8月30日上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南京市六合区司法局马鞍司法所所长唐大林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唐大林是南京市唯一、六合区首位获此殊荣的个人。
荣誉的背后
是唐大林
对“人民满意”的深刻理解
和多年如一日的躬身践行
现任六合区司法局马鞍司法所所长的唐大林,自1990年以来一直扎根在马鞍这片25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2年里,他踏遍街头巷尾、田间小路,平均每三天就要调处一起矛盾纠纷。
演绎马鞍“六尺巷”的故事
“鸡毛蒜皮”中见功夫
当地人提到唐大林,都会说起马鞍版“六尺巷”的故事。
大圣社区的小郭和老项家相邻,2021年1月,两家因盖院墙起了纠纷。 唐大林安排驻派出所调解员进行多次调解均无果,决定自己介入。由于两家“当家人”都在外地打工,唐大林就利用周末把大家聚起来,反复沟通,寒来暑往一谈就是半年。
被唐大林的诚心打动,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还都主动把院墙往后移了几十厘米,留下了一条窄窄的“六尺巷”。
据统计,在马鞍司法所任职期间,唐大林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涉及金额5000余万元,每年化解重大案件十余起。
久而久之,当地老百姓流传开来一句口头禅:“在马鞍,有事找大林,准没错!”
再次“救火”
带领村民做大做响“大圣水芹”
翻开唐大林的工作履历,可以发现他与大圣社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990年,唐大林高中毕业后到当时的大圣乡夏李村做了一名村干部。1996年,唐大林带头试种秋季西红柿并获得成功。第二年,他带着村民们一起种植,很快实现亩均收入万余元,带动形成了当地第一批“万元户”。
2012年,正值大圣社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关键期,共计1.2万多亩农田要重新分配,涉及近3000户、7000多名农民的切身利益。时任司法所所长的唐大林服从组织安排,再次到大圣社区兼任党总支书记。
这一次,他带领村民变散户种植为合作社规模经营,着力做大做响“大圣水芹”特色农业品牌,逐步建成1000余亩水芹种植基地,为2020年大圣社区成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奠定了基础。
帮矫正对象重拾信心
“把群众当成自家人”是秘诀
小盛曾因讨要工资,一脚将老板踢成轻伤,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刑,于2016年成为一名矫正对象。唐大林经常抽空去探望小盛,陪他说说心里话,并为他申请困难救助,鼓励他重拾生活的勇气。
马鞍街道地处苏皖交界,总面积256.8平方公里,面积大、布局散,基层治理难度非常大。靠着两条腿,唐大林几乎踏遍马鞍的每个角落,久而久之,他的话群众听得懂,也乐意听。
唐大林率先在马集社区试点开办农民轮训班,并持续6年组织所有留守居民学习。 2018年,唐大林又牵头在马鞍街道率先开展“周周有约·法润万家”乡村普法行活动,每周在全街15个村居流动开展一次普法宣传活动。
由于成绩突出,唐大林先后荣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全国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南京市优秀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忙碌中被确诊癌症
马鞍百姓盼他健康归来
当炉不怕火,怕火不当炉。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党龄的基层公务员,唐大林像一头黄牛,32年里默默在马鞍这片土地上耕耘出一方法治和平安。
去年下半年,在完成疫情防控隔离点工作后,唐大林被妻子强行拉到了医院。做完检查,他还惦记着晚上回去整理工作笔记。
然而,等到诊断报告出来,却是晴天霹雳——结肠癌!
如今,唐大林在医院里与癌症做着斗争,早已视唐大林为亲人的马鞍百姓经常去打听他的病情。
“唐所保重身体啊!”
“唐所加油!”
村民们总会在心里默默念叨——
唐所,我们等你健康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