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下午,南京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现场展评活动在南京网格学院举行。《网格办实事,一线践初心》《深化“合成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构建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新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惠民利企促发展》等20个项目参与展评。
2021年,全市政法系统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累计完成实事项目1451个,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难事,化解了一大批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推出了一大批便民惠企的实际举措。
1.6万名政法网格员进网入格,释放为民服务新力量
2020年,市委政法委坚持“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总结抗疫经验,破解治理难题,创立南京政法网格员工作模式。
机制,让下沉更常态。市委政法委研制涵盖10大任务、22条指引、14条平战结合机制等内容的制度体系,研发运用工作平台,发布投入疫情防控、做好民法典宣传、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阶段性任务提示,让政法网格员知道下沉干什么、怎么干。同时,为达到实际效果,在社区、街道层面分别设立政法网格长、政法网格联络员加强联络协调,要求政法网格员服从社区网格统一安排,更多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网格工作。
全市政法系统领导干部带头进网格,立足“一格一员”“一社多员”,将1.6万名政法网格员编入1.2万个网格,由社区民警担任“政法网格长”,每个社区尽可能涵盖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专业人员,每个月进网入格不少于2次,累计开展服务活动33万余次。
创新,让办事更便捷。市委政法委深化“红网格”建设,探索支部联盟共建等方式,以法治共同体带动志愿力量、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等融入网格治理,形成“功能型党支部”等首创样本。在全市街镇社区推广“一室两站”(三官一律工作室、政法网格工作站、政法网格员驿站),采取民意收集记事本、轮值接待面谈等方式,让政法网格员入格能找到事,让群众有事能找到人。推行“点单、派单、接单”“三动三群三题”“网格帮手”等工作法,深化“网格+公益诉讼”“网格+调解”“网格+普法”等新模式和“网格法学堂”“网格法律服务驿站”等新做法,让老百姓出题有人接、落地实、办得好。
“一体化”服务,1.4万余件各类服务事项高效办理
经济要赋能,企业要发展,就要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2020年7月市公安局成立合成服务中心,打破警种限制,整合职能、合成办理,全方位提供高效优质的“一体化”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据了解,合成服务中心秉承“应办尽办”原则,以“说办就办”的高效服务,积极兑现“办就办好”的服务承诺,最大限度给企业提供便利。一年以来,中心累计为企业高效办理各类服务事项1.4万余件,收到锦旗、表扬信838件,真正体现“企业吹哨、公安报到”。
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市公安局十大惠民举措之一,去年市公安机关在总结2020年经验基础上推出合成服务清单2.0版。合成服务清单2.0版是在此前“51870”服务清单基础上新增了15项服务措施,调整合并5项内容,涵盖了便企服务、咨询服务、案件侦办、宣传培训、安全指导等5大类18大项83小项服务措施,编制发布了新的“51883”清单,供企业进行菜单式、个性化选择。
此次合成服务清单2.0版覆盖面更广,精准度更高。新增措施包括办证服务、教育培训、安防指导、咨询服务等类别,均为企业关注度高、业务量较大的高频热点服务事项,如办证服务、组织“合成服务直通车”,预约上门为企业提供各类车驾管业务集中办理,为民生、药品、医疗废物等运输车辆办理节假日期间临时电子通行证等。
企业还可以通过“85110110”24小时热线电话、南京公安微警务、南京公安门户网站企业服务专栏、行政服务大厅和合成服务中心窗口等线上、线下渠道,实现全天候需求报送,让企业线上足不出户、线下不跑两次。
调解涉银行金融纠纷案件605件,涉案金额4.05亿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家庭财富的增长出现盈余,人民群众参与金融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空前提升,金融纠纷也呈高位运行态势。
2021年,在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14家法院实现诉讼服务中心附设“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全覆盖,为当事人提供“投诉受理+调解+裁决”一站式服务,形成分流化解一批、快调速审一批、精细审理一批的良好格局。1—11月,全市法院委派市金融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涉银行金融纠纷案件605件,涉案金额4.05亿元,为当事人节省诉讼成本近百万元。
市法院作为省内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集中管辖法院,探索及时、充分、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脚步从未停歇。在“722名投资者诉某上市公司证券虚假陈述案”中,市法院金融庭通过选取有典型性的14件案件先行示范判决,顺利引导708名投资者与某上市公司达成调解或庭外和解,调解、和解金额3200余万元,调解撤诉率98.06%,一审服判息诉率99.6%。
近年来,全市法院推动金融纠纷化解从终端裁决向源头防控延伸,从根源上控制金融纠纷变量。市法院先后与江苏证监局、江苏银保监局、人行南京分行、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签《南京金融监管与司法协作联动备忘录》,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专业互补等8项机制,推动金融风险共防共治。
当天,市检察机关“一站式”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项目建设、市司法局“织密网络,打造品牌,‘枫桥经验’在南京开花结果”等展评项目,在实事项目的确立、推进、效果上都有鲜明的代表性、示范性,也都有较强的复制和启示价值,传递出浓浓的政法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