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市溧水区“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试点改革现场会在洪蓝街道智慧指挥中心召开。
作为南京市溧水区“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试点,今年以来,洪蓝街道在街道园区服务中心成立智慧洪蓝指挥中心和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相关建设及配套的落实,聚焦“指挥+职能+情报+队伍+制度”五大体系的建设,顺利开启“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的工作模式,基层治理现代化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01 “吹哨报到”解民忧 指挥调度有张力
今年7月,台风烟花来临前,西旺社区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端家村入口处废弃电线杆破损,随时有倒下的风险。该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将信息反馈到智慧洪蓝指挥中心,中心通过社会治理大联动进行“派单”,即时发起“吹哨报到”,联系相关部门现场查看,“抢”在台风烟花来临前将电线杆拆掉。
吹哨报到,是洪蓝街道在智慧洪蓝指挥中心统筹协调下,促进跨部门、跨镇街、跨层级社会治理大联动的工作机制。作为一项提升城镇治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基层群众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智慧洪蓝指挥中心集平台展示区、信息研判区、指挥调度区三大区域为一体,已接入“12345”热线、社会治理大联动、网格综合应用、数字化城管等25个平台,依托大联动和网格化平台,实现网格巡查等工作与指挥中心无缝衔接。
据悉,智慧洪蓝指挥中心已入驻热线办、综治中心、网格办、城管中队4家单位进行集中办公,6个坐席工作人员全天坐岗。各部门、村(社区)承办人员进行派发、分类、反馈、承办、督查等工作,多部门联动实现信息搜集、派发、汇总和重大社情预警功能。目前,指挥中心与区级部门发起镇街吹哨、部门报到11次,均得到有效解决。
一张总面积17.4平方米的智慧大屏,实现了城市管理数据可视化,也让指挥调度、基层服务工作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更有张力──
基于科技化的图像分析,智慧控违平台系统通过“人机结合”为城管中队的常态化巡查工作赋能添力。结合每月定时定期的无人机拍照,智慧控违监管系统通过图片的周期性比对分析,发现违建异常即派网格员现场查验,对无相关手续的违建工程依法进行违建管理。
在防汛平台系统,汛期水位数据、物资储备一目了然,各镇街都有排涝队随时应急待命,水位上涨至一定程度,系统将自动报警、自动截取照片、电话派单,再依托指挥中心进行调度,采取防汛应急系列措施。
“在街道大数据中心的雪亮工程视频监控下,60多个监控点分布在各行政村主要路口;在区里下派的视频共享交换平台中,涵盖水务、公安、交警等方面500多个监控点,为指挥调度提供了坚实依据。”工作人员补充道。
02 联动托起“公平秤” 一站式定纷止争
去年11月,在洪蓝街道七里甸路9号院内西侧楼房四楼,施工的曹某不慎从脚手架跌落,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发生后,受害者家属、承揽人及雇主等各方主体对赔偿金额及责任认定存在分歧,洪蓝街道联合洪蓝法庭多次组织面对面、背对背调解,共同化解了这一赔偿纠纷。
在这个居住着4.86万人口的街道,少不了家长里短、事务纠纷。今年年初,洪蓝街道立足于社会问题复杂化和公共服务需求多样化,在街道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大楼挂牌成立了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
矛调中心成立后,洪蓝法庭与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作为中心常驻单位,联合开展日常接访以及调解工作。与此同时,妇联、社保中心、民政办、建管中心、物业办、农服中心分别在周一至周六轮流入驻工作;纪工委、拆迁办、教管会、退役军人事务站四个部门作为随驻单位,与其他职能部门工作联动、矛盾联调,定人定时在指定窗口共同开展日常接访工作,全面加强矛盾调处实效。
在这个上下两层、800平方米左右的矛调中心,接待受理、调处化解、指挥办公、自助服务、休息等待五大功能区浑然一体,大中小三个接访调解场所灵活运用,政法综治、司法行政、信访维稳等8个标准化工位井然有序,工作人员协同开展综合接待、信访接待、人民调解、物业纠纷调解、劳资纠纷调解、诉讼服务、法律援助、法律咨询、代办服务等。此外,指挥办公区域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可用于和社区分会场开视频会议以及后续的线上纠纷调解。
至9月底,矛调中心牵头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0件,完结65件;各个常轮随驻单位充分发挥吸附、协调化解职能,积极开展警调、诉调、访调、专调联动,共处理分流或自行受理各类纠纷143起,处理完结139起,调解完结率达到97.2%。矛调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矛调中心的积极运转,街道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以来,辖区群众到街道反馈问题数量明显增加,到区级及以上部门上访数量大幅减少,有力把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本地,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社会治理效果。
03 执法力量协同下沉 筑牢为民服务根基
在“大数据+指挥中心+综合执法队伍”工作模式中,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着重要的“保障+兜底”作用。
有群众电话举报附近的企业雇佣童工,有企业未按期支付劳动报酬,网格员在网格区域定点巡查时发现违建,以及市场领域的无照经营、进货查验义务未履行到位的监管等等,相关案件的调查核实、行政处罚,都离不开各部门以及行政执法力量的参与。
今年4月,洪蓝街道对区级部门下放的城市管理、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教育、人社、水务等领域的169项行政处罚事项、16项行政强制事项、1300多项行政检查事项进行正式承接;将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人员分成三个中队,分别负责城市管理类、市场监管及人社、卫健、农服及水务等各类案件的处理和执法活动的开展。
7月12日,蒲塘社区网格员陈国庆在巡查时发现有人擅自搭建围堰。接到消息后,洪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三中队执法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拍照取证、现场勘察,开具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不到5个工作日,擅自搭建的围堰已拆除、整改到位。
为进一步提升案件办理水平,今年9月,洪蓝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根据工作需要专门成立了综合行政执法党支部,共有城管、交运、市监以及综合执法各部门党员24名,选举产生3名支部委员,有序开展党组织活动。
“综合执法就是把执法力量联合起来,目前,各中队进入到不同部门里学习,进一步提升执法能力,即使一中队人手不够,二中队执法人员也能奔赴现场,凭借综合执法证开展综合执法。”据综合执法相关负责人介绍,综合行政执法局现有执法人员13名、执法辅助人员6名,通过定期开展集中培训、专题培训、跟班学习、随岗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加强执法队伍之间的执法协同,取长补短,进一步打牢执法基础。
4月份以来,洪蓝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0件、简易程序案件110件。执法局根据检查事项类别合并同类项,设计检查表格23份,开展执法检查200余次,所有处罚和检查事项均以电子卷宗的形式录入综合执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