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手中有了更多的闲钱做理财、做投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营造了“机会”。非法集资犯罪具有涉案金额大、受害人数多、作案周期长等特点,案发后资金返还率低,集资群众损失惨重。
01
典型案例——“钱宝”集资诈骗案
据南京市公安机关立案侦查,2012年以来,张小雷等人依托钱宝网网络平台,以完成“广告任务”可获取高额回报为诱饵,向社会公众吸收巨额资金,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2019年6月21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小雷集资诈骗案宣告一审判决,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张小雷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一亿元。
02
多年来虽然电视、广告中关于远离非法集资,守住养老钱等宣传铺天盖地,但狡猾的犯罪分子不断改变犯罪手段和形式,加之仍有老百姓为获得高利不惜试水,非法集资违法犯罪活动仍有市场。
更有迷惑性:非法集资的手段,万变不离其中,就是通过编造投资神话,编造各种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回报来吸引投资。
小心互联网金融:新类型的所谓P2P公司大多不规范,是以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
血本无归者众:公司爆雷后人去楼空,所集资金去向难以查清,即使追回部分资金,在执行阶段能收到的发还款也是杯水车薪,微乎其微。
落入就业陷阱的多:为非法集资目的而成立的公司为寻找到合适的业务员,将魔爪伸向高校毕业生,许以高薪、高息、前景广阔等诱惑,最终落入犯罪的深渊。
03
那么,老百姓该如何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躲避非法集资“陷阱”,保住自己的血汗钱呢?鼓小助来给你支支招!
“四看”
一看融资合法性。合法的融资如发行股票、担保公司、开展P2P业务、小额贷款等都应得到有关部门批准,可到监管部门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二看宣传方式。是不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取的集资信息,或是以各种途径向社会公众传播吸收资金的信息。
三看经营模式。有没有实体项目?为什么不向银行贷款?集资款用在实体经营项目还是投向不明?获取利润的途径是什么?
四看参与集资的主体,是不是谁都可以参与。
“三思”
一思是否了解该产品及市场行情;
二思投资是否符合市场规律;
三思自身经济实力是否具备抗风险能力。
“等一夜”
投资回报率高于5%的,避免头脑发热,一定先问问家人和朋友意见,拖延一晚再决定。
总而言之,非法集资离不开“利诱”二字。
多一点普及,提醒家人远离圈套。
多一次劝阻,别让朋友陷入泥潭。
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是陷阱,防范非法集资,需要我们每个人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