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江北新区高质量发展,南京市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以企业专属网格为切入口,将南钢专属网格作为试点,健全组织构架、完善工作清单、研发信息平台,以社会治理创新赋能新区经济发展,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行之有效的新区范本。
量身定制:先行布局赢发展先机
南京钢铁集团作为全市最大的单体专属网格,具有厂区面积大、人员规模及结构复杂、危化品及重点部位多、巡查内容不全面、治理难度大等特点,这不仅给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也对专属网格治理模式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新区综合治理局联合新区公安分局卸甲甸派出所、南京钢铁集团公司,深化应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以“网格+警格”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探索专属网格治理模式,搭建一体化的专属网格信息平台。1月21日,该系统正式上线试运行。
据悉,南钢专属网格信息平台涵盖民警、网格长、网格员、巡查员四类用户,以二维码标识为基础,综合标准地址、基础设施等要素,建立“人员管理”“网格巡查”“公共安全监管”“网格服务”“党建工作”“我的待办”“任务活动”“绩效考核”8个功能模块,汇聚分析企业监管数据、信息资源和治理质态,实现了对巡查员巡查、网格员督查、重点人员管理、跨部门联动、数据多维度展示等功能,实现企业内动态实时展示、全时感知、超前预警。
聚焦主业:科技赋能助力“网格+”
“重点岗位人员异常预警、重点部位风险预警、重点人员变动预警、居住证到期预警一目了然”“南钢网格员在易制爆易制毒重点部位、放射源等要害部位巡查发现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上传给网格长,网格长可选择专家前去处置,第一时间就可以得到解决。”卸甲甸派出所相关负责人说,该系统平台将更好地服务南钢专属网格,全面提升企业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从“拼脚力”到“拼脑力”,南钢专属信息平台正在为一线“铁脚板”减负增效,传统的纸面台账大为缩减:巡查事件清单化,易制爆重点部位、易制毒重点部位、防恐部位、放射源部位、要害部位巡查的查检清单一应俱全;重点人员标签化,点开重点人员界面,工号、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居住地址、岗位、车牌号、人员标签逐一呈现;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对车辆、人员实施扫码认证,实现人车、轨迹可追溯,做到进出人员“来去有痕”。
试运行期间,平台已归集南钢集团450个视频点位,采集人员信息2.8万多条,车辆信息3千多条,重点部位37个,囊括专家54人,在“一网尽收”监测体系下,实现了公共安全监管证据回溯管理。
联动融合:组团服务形成闭环处置
发挥科技支撑保障作用,关键还需要一支铁脚板,据悉,南钢专属网格构建“定格、定责、定人”的专属网格安全监管责任制,由保卫部门负责人担任网格长,各事业部、分厂相关负责人担任网格员,各分厂工作人员担任网格巡查员,配合开展日常巡查。网格员/巡查员对在巡查中发现的不能自处的问题,通过平台实现扫码定位、智能派单、扁平推送、签收处置、反馈评估等功能,实现平安稳定相关隐患和问题整改的闭环处置。
作为智慧传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警网格员的加入进一步盘活了治理资源,通过在南钢集团设立警务服务站,为企业内员工提供“就近办”审批和“随时办”服务,并通过开放系统平台权限、数据,实现网格事件的联动处置,形成网格和警格互联互通、无缝对接的整体格局。
新区综合治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增强平台功能的实用性,增加创新应用;完善内部运行、事件受理、外部联动、督查考核等一系列机制。”
江北新区综合治理局正会同直管区7个街道选择管办、高校、中小学、商业综合体、综合医院等14个专属网格进行进一步深化运行试点探索,努力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专属网格实施精准化治理,力争形成有江北新区特色的专属网格服务模式,为全要素网格的打造烙上更多新区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