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中国经受住严峻考验,于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也彰显出网格化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乘着大数据、“互联网+”以及国家治理转型的东风,南京掀起“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浪潮。南京市江北新区沿江街道依托“南京市社区治理一体化平台”,以“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为基本思路,建立网格工作组体系,积极探索“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
做法一 科学划分工作组、试点样本典型化
从“精、细、严”入手,沿江街道将全街37.04平方公里科学划分为186个综合网格,44个专属网格,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在现有社会治理网格基础上多格并组,科学划分网格工作组,实现物理边界全覆盖,确保网格巡查无死角。通过选取特点鲜明、具有代表性的小区或居民组作为试点样本,给工作组成员赋能、赋权使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以水城社区为例,水城社区目前共有13、14、15、18、19五个街区,以“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为工作目标,在上述各街区实行网格工作组,并将18街区作为网格工作组试点。试点依据有四,一是位置优越,水城18街区共有15幢高层、23个单元楼、3005户住户,紧邻“平安扣”、社区办公大楼,可依托“平安扣”作为阵地,兼具会议室、矛盾调解室、居民业务办理等功能。二是物业配合,街区内部环境优美,民风淳朴,物业人员尽职尽责,社区的工作物业都能充分给予支持。三是人员齐全,街区现配有社区网格员3名,政法网格员2名(其中律师1名、警官1名),信息员5名。四是氛围恰当,街区紧邻“平安扣”,“网格+警格”双网融合氛围浓厚,拥有网格元素、规章制度健全。
做法二 运行机制重成效、职责清单合理化
从“强学习、强配备、强监督、强考核”四方面入手,沿江街道极力保障各项网格工作机制运行顺畅。一是加强学习交流。通过定期集中培训、以街区为单位进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对网格工作机制进行全方位、系统性学习。二是增强人员配备。将网格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细化,突出工作的长期性、接续性,保证每个岗位责任落实到人。三是强化监督督查。从源头上杜绝说情打招呼、办事不公等不良风气。以公平公正合情合理的督查手段让网格工作人员对督查结果信任信服。四是强健考核评估。针对各网格员考勤、信息录入、日志填写、工作表现等定期组织召开月度、季度考核会议,通过情况汇报和民主测评,充分调动网格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网格工作机制落实的有效运行离不开网格员职责清单合理化,而网格化社会治理的目标定位则决定了网格员的职权。由市民诉求处置中心牵头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厘清网格工作组具体职责,通过明晰网格员的职能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权责关系完善权力清单,进而提升网格员工作专业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法三 工作联动有效率、警网融合法治化
紧盯“为民服务解难题”,聚焦居民所需、居民所盼,开展网格化联动工作。以网格工作组为例,各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网格工作组组长,全面负责网格工作组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例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辖区片警、城管队长、物业经理、政法网格员、物管组人员担任副组长,全力配合组长工作,提出解决工作问题的初步方案;各街区网格员、城管队员、派出所协管、物业管家、楼栋信息员担任组员,进行居民事务办理、矛盾纠纷调解、特殊人群帮教、治安群防群治、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规宣传、重大事件报告等工作。当组员发现问题时,能自行处置的便立即解决,不能自行处置的问题则上报副组长,进行商讨问题解决初步方案后上报组长,组长组织全体人员商讨制定可行方案,最后组员根据可行方案解决问题。
根据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精神,以“政法人,入格解决疑难事”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过硬政法队伍的创新务实举措。“政法网格员”下沉一线,以及“网格+警格”双网融合推进“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基层社会治理机制。通过警网融合法治化,不仅有效整合了社会治理资源、公共服务资源,也实现网格、警格、政法系统要素的多向流动,为警务工作、政法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范例,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进行了有益探索。
成效一 筑就防疫“同心圆” 筑牢防汛“同心堤”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沿江街道凝聚战“疫”强大合力,吹响“集结号”,奏出“最强音”。充分运用大数据赋能、小网格排查,通过网格工作站充分调度网格中的网格长、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市民大众、社会爱心人士,合力作战。疫情期间,依托网格化管理工作,水城社区在辖区内、主次干道上悬挂疫情防控横幅上百余条,发放各类一封信上千余份,张贴海报上百余张,网格员上门入户、电话摸排上万余次。各社区按照网格划分“排兵布阵”,志愿者各司其职,在各自的网格点位上“严防死守”,切实为群众织密织牢安全防线,共同筑就防疫“同心圆”。
防疫期间
面对汛期防洪防汛,网格员通过上百次不断档的河道巡查,24小时不留白的防汛值守,闻汛而动,肩负使命,用行动成为了一群不是在防汛一线,就是在去防汛一线的路上的人。一个个“拼命三娘”和“拼命三郎”,化身“行走的雷锋”护河护道,用使命和担当守护着沿江的一方平安,筑牢防汛“同心堤”。
防汛巡查
成效二 文明提升“新风貌” 垃圾分类“新时尚”
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民警张麒是水城社区8号网格的政法网格员。在炎热的夏日,他主动放弃周末休假,积极主动对接社区,坚持利用空闲时间与社区专职网格员深入小区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烈日下,张麒与网格员一同上门入户发放《致居民的一份倡议书》、劝导居民文明有序停放车辆、提醒居民文明养犬、捡拾散落的生活垃圾、检查楼道消防安全设施等。
像张麒这样的政法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下沉一线与社区网格员、志愿者一起开展环境卫生、飞线充电清理整治,积极参与文明养犬宣传活动,在水城社区他们共排查楼道违停电瓶车上百起,“飞线充电”发现并处置上百条,劝导不文明养犬几十起。针对无证经营、占用公共区域的门面房以及非法麻将档,政法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辖区派出所民警进行联合执法查处并处理多处,以实际行动助力文明提升“新风貌”。
同时,为推动垃圾分类工作走深做实,水城社区组织各街区网格员、综合执法大队以及辖区内物业公司负责人,召开垃圾分类正式实施前协调会,细化撤桶并点、人员配备、设备调试、宣传引导等工作方案。并邀请综合执法大队给辖区居民进行政策宣讲,网格员联合警务人员一同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 ”主题活动,以街区为单位深入各小区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警网双向融合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成效三 人口普查“好帮手” 便民服务“贴心人”
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展以来,由于调查环境复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人户分离现象普遍,一户多处住房现象增多,再加上社会公众更加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普查难度大力增加。沿江街道充分发挥基层治理网格化优势,大力推行“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模式,以基层综治中心为枢纽、以网格为单元、以信息化为支撑,开启智慧普查模式。网格员和辖区片警化身人口普查“好帮手”,将人口普查纳入日常工作中,针对拒不开门、拒不配合的住户,网格员与辖区片警联合上门,齐心助力人口普查。
在便民服务方面,“网格+警格”双网融合也发挥着强大作用。自“平安扣”网格工作站作为街道“网格+警格”双网融合工作试点以来,水城社区积极打造“警网融合、多网合一”的工作模式,整合了公安、城管、安监、人社、民政等在内的多个部门的力量,将涉及服务、管理、行政的大小事项投入到每个网格中。通过设立“便民自助服务区”、“矛盾调解区”和“警网工作区”,共为流动人口办理暂住证上百个,群租房巡查上百次,安全隐患排查上百余家,居民信息采集近千条,矛盾纠纷调处五十余次,业务咨询上百人次。通过将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明的本土优势与社区民警的专业化优势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实现“网格+警格”的双网融合,齐心协力做好便民服务“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