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花神庙社区位于雨花台风景名胜区南麓,2018年以来,社区以网格化建设为中心,坚持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系统化治理“四化”建设,积极探索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近年来,花神庙社区在推进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花神特色的“警网融合”新模式,实现网格员与社区民警在社会治理工作上的优势互补,推动警务室与社区网格化服务中心合署办公、一体化运作,更好地开展基层治理工作。
党建引领,警网融合构建新格局
社区坚持旗帜鲜明抓党建,以党建促发展的原则,注重发挥社区党总支在“警网融合”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一方面,以社区党总支为载体,在疫情防控期间,党员们积极争当志愿者,配合社区和小区物业的各项疫情防控管理,及时填报社区排查登记表,做好居家防护。40多名老党员们纷纷捐款支持疫情防控工作,总数达5000余元,疫情防控获得的成效得到省、市级领导和督查组高度认可。文明城市创建、网格化社会治理,依托“三会一课”党员活动,积极引导506名社区党员主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29次,有效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另一方面,以社区警务室为介质,建立双向服务机制,2020年以来共办理有效证件175件、开展矛盾纠纷调解88次、提供政策法规咨询269次。
第三,以花神党员议事会为平台,将社区党员代表作为民主议事代表,推动建立以党组织、社区、驻区单位、社会组织、派出所民警、党员居民志愿者等六位一体的花神议事模式,今年以来,召开议事会22次,讨论有关疫情防控、文明城市创建等群众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议题37个,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实现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良好工作局面。
整合力量,服务为民彰显新作为
综合考察辖区人口密度、企业分布、治安状况等因素后,重新划分社区警务网格,实现2个专业警格、11个综合网格和8个专属网格无缝隙精确叠加,与花神庙社区警务室建立信息互享、情况通报制度,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强化社区网格办公室建设,推动雨花台派出所警力下沉,实施“1+1+1+3+N”的网格化工作模式,重新整合19名专职网格员、2名社区民警、3名辅警、21名社工、126名党员志愿者、248名治安积极分子等社会力量参与的专兼职网格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社区网格基础力量,与社区、物业共同形成四位一体工作合力。
联动对接,齐抓共管盘活新资源
借力“法企同行”专项行动,组织社区民警、辅警深入企业、花神科技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帮助企业排查安全生产、劳动用工、合同审查等方面的法律风险9次,并提出相关法律建议,帮助企业有效规避法律风险。
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专业、行业调解委员会作用,统筹“调解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在辖区内开展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深入排查企业消防、电梯等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安全隐患,制定处置预案,做好防范,积极打造郁金香路“安全生产网格示范一条街”。
利用“181”安全生产平台进行巡查上报;社区安全员、民警与商户建立微信群,沟通安全生产实时情况,同时向商户发放安全告知书及宣传册。
梳网清格,动态预警取得新进展
应用社会治理一体化平台和警务平台,持续对实有人口、暂住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各类基础信息进行采集、录入和维护。
对标重点人员管控风险类别,主动甄别辖区内现有重点人员风险隐患级别,加强对辖区内2名社区矫正对象、21名社会面吸毒人员、12名刑满释放人员、2名老上访户,逐人建卡联系、教育、管理、服务,依据其现实表现和思想状态,积极研判风险级别发展趋势,实行分层次精准管控,实施“蓝、黄、橙、红”四级动态预警机制,有效提升重点人员管控效率。目前社区37名重点人员平稳可控。
法律服务,多元化解实现新突破
发挥社区民警的专业优势和职业特长,以兼职网格员身份,运用业余时间开展网格服务,主动深入社区,面向社区居民,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化人,在开展矛盾纠纷调解的同时开展法治宣传。
利用“调解小助手”APP调解民间矛盾纠纷76起、涉疫情矛盾纠纷14起,大力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某日,社区民警接到群众报警,称辖区内一居民在散步途中被狗咬伤,与狗主人发生纠纷。民警到场了解到,狗主人刘某在遛狗途中,没有按照规定使用牵引绳,让狗随意奔跑,咬伤了尹某的儿子。民警一方面向刘某宣传南京市文明养犬,助力文明城市创建的相关规定;另一方面查询刘某犬证办理情况;责令刘某承担尹某儿子狂犬疫苗接种费用,并依据相关规定,当场对刘某作出罚款50元的处罚决定。
花神庙社区将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势,以“网格+警格”融合新模式,打出组合拳,将“小网格”做成“大治理”,托起社会治理的“大平安”,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筑美丽宜居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