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锁金村街道:党建架“心桥”,老院落里乐陶陶
2020-07-14 10:43:00  来源:新华日报

 

 
 7月1日,南京玄武区紫鑫城社区的两场主题党日活动上,一个个疫情防控中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让现场的党员们心潮澎湃。社区书记王莺的总结铿锵有力:“在我们紫鑫城,每个党员都是一座桥,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同心桥、暖心桥。”

  今年,锁金村街道启动“心行动”党建主题工程,“心桥”正是紫鑫城社区打造的子品牌。这座“桥”为谁建?怎么建?通往哪?半年探索,紫鑫城的路径逐渐清晰——依托社区党委和各支部的堡垒作用,激活党员“组织黏性”和“先锋属性”,围绕城市社区治理中物业管理,为民服务、矛盾调处等关键领域,架起沟通桥梁,建立对话机制,听民声、聚民心、解民忧,以党建引领构建老旧小区自治新格局。

    老小区进驻红色“领头羊” 

  “10个院子,9个建起了业委会,都是党员担纲主力。”说起紫鑫城社区,锁金村街道书记郭建军第一个提到的总是红色业委会,“关键都管得不错,这说明社区的党建工作做到了家!”

  老旧小区管理,是城市基层治理中“最难啃的骨头”。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基础设施老化、相关配套缺失的现实,让很多老小区难以引进商业物业公司。紫鑫城社区有10个院落,70多栋楼房大部分都是“80后”“90后”。物业不愿接手,居民投诉不断,社区压力山大。怎么办?只能尝试成立业委会,用自治模式先管起来。

  社区牵头,号召各小区的“能人党员”挺身而出,但会开过了,报名的却寥寥无几。毕竟业委会是“火山口”上的工作,既没任何收入,又要直面多重矛盾,还不被群众理解,“社区以组织的名义逐个谈,激活他们的党性,发挥他们的先锋作用。”

  党旗所指,党员所向,业委会的班子搭起来了。李建宁2018年出任岗子村63号的业委会主任,他的团队目前有9人。管好小区从哪里入手?“用变化来取信于民!”借助社区的为民办实事专项资金,他带着业委会成员给小区来了一次彻底的“深度保洁”,垃圾运了几卡车,老李感慨,“社区党委是我们的‘主心骨’,没有他们支持,工作根本没法开展。”

  环境提升了,居民也支持了。如今,岗子村63号的停车位从最初的30多个增加到100个,这些空间,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底楼住户之前占用的沿街空地,这也得益于社区和业委会联手上门做工作。业委会有了收入,聘请了3名保安和1名保洁员,小区管理就此进入良性循环。李建宁很骄傲地给出一组数据:小区物业管理费的收缴率已经超过70%。

  “红色业委会,是架在居民和物管之间的连心桥,解决的是他们最迫切的需求。”王莺说,社区还专门组建了红色业委会联盟,推动9个院落的红色“领头羊”串门互访,现场取经学习。

  针尖对麦芒变凡事“好商量” 

  6月22日,岗子村63号9栋楼下人头攒动,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政协委员刘忠斌一行专程到这个老小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不久之前,玄武区首批垃圾分类集中收集厢房在这里建成。

  老旧小区推进垃圾分类,最大的难点就是垃圾厢房建在哪里。小区10栋居民楼只设一个垃圾分类厢房,离得近的居民担心有异味,容易滋生蚊虫,住得远的居民又嫌不方便。众口难调,必须广泛征求意见。一场居民议事会很快在小区进行,党员骨干、居民代表、楼栋长畅所欲言,社区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决定将厢房建在9栋楼下。“这种时候,党员的话往往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王莺说。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畅通民意,化解矛盾是核心内容。老旧小区矛盾不少,居民的诉求琐碎繁杂,大部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紫鑫城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搭起社区、居民、物业之间的“同心桥”,邀请相关利益方,把问题摆在台面上说。“大方向一定要把控,所以党员、楼栋长必须参与,及时引导,避免矛盾激化。”家住板仓街49号的陈德明,是社区第七网格第一支部书记,在他看来,居民议事会建立了百姓与社区的平等对话机制,同时也是传递党的声音、树立红色形象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一个舞台。”

  一场居民议事会,不仅调动起普通群众参与自治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在紫鑫城社区,居民议事会的功能已不仅仅是化解矛盾纠纷,只要是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各方代表总会如约而至,在社区党委的带领下献计献策,把民生实事办好办实。

         

  织密共建网络画好“同心圆” 

 
 紫鑫城社区地处紫金山下,玄武湖畔,辖区大单位、大企业等共建资源偏少。紫鑫城以社区党委为圆心,“心桥”越架越多,不断向外发散,链接党建“合伙人”。

  6月13日,玄武区科技局工作人员来到紫鑫城,和社区志愿者、物业工作人员一起深入老旧小区,铲除小广告、清扫楼道、整饬道路环境,这是社区“心桥联盟”发起的文明城市创建周活动。一周时间,联盟多家共建单位主动响应,小区面貌为之一新。

  “社区的共建单位非常给力,基本上一喊就到。”在王莺看来,作为一个资源匮乏型社区,紫鑫城之所以能和大单位建立长期的共建关系,原因在于社区搭建了足够多的党建场景。通过收集居民“微心愿”,紫鑫城社区梳理出一批“共性心愿”和“个性心愿”清单,超出社区能力范围的,交给共建单位帮助群众实现。区域党建从过去开开会、搞联欢的“花架子”,变为实打实的为民服务、参与治理,共建效果立竿见影。

  白马山庄曾经是中山陵园管理局房改房,房龄接近30年。为了让物业公司顺利进驻,社区党委主动对接中山陵园管理局,建议将小区大门外的公共区域改造成停车场,一方面减轻单位老员工的负担,另一方面降低物业的经营成本。“管理局是市级单位,级别比我们高太多,依托区域党建,社区成功获得了他们的支持。”王莺介绍说。

  外引内联,紫鑫城社区通过“心桥联盟”,共建网络越织越密,党建“同心圆”越画越大。“有温度的党建才有生命力。”郭建军说,服务人民群众,是基层党建最根本的落脚点,锁金村街道的“心行动”,就是要提升社区党组织和党员的民生情怀,把党的引领力,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服务力。

  (盛文虎 王勤硕 康琰)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