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京市市法院新收金融借贷类案件39082件,同比上升43.65%,金融纠纷增幅显著。为此,今年4月,市中院与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南京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多渠道解决纠纷,推进南京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
《实施意见》如何落地?近日,市中院与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在秦淮法院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并为全市首家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秦淮区工作室”揭牌,标志着南京地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迈出坚实的一步。
签署《合作备忘录》,加强金融司法良性互动
仪式上,市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史俊和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刘燕代表双方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
根据备忘录要求,双方将建立金融纠纷诉调对接机制。对于直接投诉到人民银行的金融纠纷,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情况下,交由南京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可提交南京地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进行司法确认,提高调解协议的强制性。对于向南京地区人民法院起诉的属于营管部职责范围的金融纠纷,经当事人同意后,南京地区人民法院可以委托南京金调委组织诉前、诉中调解工作,降低司法成本。同时,将搭建南京中院与人行南京分行营管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平台,建立完善金融纠纷典型案例库、金融投诉数据库、违法违规处罚决定书数据库,实现数据实时对接,深化司法、金融信息共享和研究合作。
南京市首家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落户秦淮法院
秦淮区是南京的商务商贸、金融服务聚集区,汇聚了新街口、夫子庙两大商圈,金融机构数量占全市三分之一,全区聚集了“工农中建”四大行江苏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浦发银行南京分行等13家银行业区域性总部机构,东亚银行南京分行、台湾富邦华一银行南京分行2家外资银行区域性总部机构,太平洋财产保险江苏分公司、泰康人寿保险江苏分公司等40家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此外,秦淮区还集聚了多家区域性交易场所、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集聚,金融类及金融机构批量案件数量多、占比较大。
仪式上,人行南京分行党委委员、营管部党委书记、主任刘云生和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爱君共同为全市首家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揭牌。这标志着南京市首家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正式落户秦淮法院。据了解,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将逐步在全市各法院推广、设立。
“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是金融纠纷多元化解的先导,秦淮法院将以此为依托,建立更高层次的‘投诉受理+调解+裁决’的一站式金融纠纷平台。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核心目的在于实现法院与金融部门的联动,强调在诉前、以更方便的方法、以更快捷的方式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秦淮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吴焱介绍。
法院与人行共推多元化解
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的成立,是最高院、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关于全面推进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意见》在南京的落地之举,也是完善诉调对接机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金融纠纷解决服务的创新之举。
人民银行南京分行党委委员、营管部党委书记、主任刘云生表示,“下一步,金融系统将加强与司法系统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增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形成工作合力,在推进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提升解纷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更加科学高效、便民利民的金融纠纷调解工作模式,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南京社会治理的一张‘靓丽名片’。”
“金融纠纷数量多、专业性强、法律关系复杂、化解难度大,离不开各方大力支持。全市法院应积极争取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和调解组织的支持,为人民群众提供多途径、多层次、多种类的金融纠纷解决渠道,促进非诉解决机制与审判执行工作的顺畅衔接和高效流转,推动形成多主体参与、多领域汇集、多链条驱动的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依托‘两个一站式’建设,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功能转型升级,持续推进金融纠纷‘分调裁审’改革,实现金融纠纷源头化解、分流提速、简案快审、繁案精审,进一步满足金融市场和金融消费者的需求。”市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爱君在揭牌仪式上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