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的守护人
2020-02-22 15:26:00

  编者按:作为全市社会治理工作的牵头部门,南京市委政法委组织党员干部80余人下沉所在社区网格,以党员志愿者身份参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疫后建立长效机制,以志愿网格员身份定期到网格参与相关活动、了解网格工作、听取群众意见、反映基层建议,更好地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战“疫”日记》系列报道,从他们的视角捕捉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和平安志愿者日常点滴,记录一线战“疫”实景。

  韩伟: “陌生”的守护人
  疫情期间,大家行色匆匆,可怕的“飞沫”让熟人之间也“陌生”起来,平时的客套和寒暄已被点头、作揖取代了。
  “马灯”让我惭愧
  
  今天我接班的是一名陌生男子,长长的头发几乎披在肩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油晃晃的,像是多日没有修剪,但很有“艺术家的范”。我长期养成的职业习惯对陌生人一般不会多聊,这个时期更是如此。可能是穿在身上的“平安志愿者马甲”的缘故,男子对我却显得比较亲切,很礼貌地和我打招呼,并起身把他坐过的板凳让给我,让我挺不好意思。男子简单介绍了当班值守情况,正准备离开时,见我盯着放在地上的“马灯”显得比较疑惑,赶紧解释说,这个“马灯”是太阳能的,放在阳光下多晒一会才能保证电量充足,值夜班的同志就靠它了,并一再叮嘱我不要忘了,太阳下山后把“灯”收好。我突然想起,这个“马灯”确实见到过多次,因为我不值夜班,对灯就没有关注过。同为志愿者的这名“艺术家”男子,值的也是白天班,为什么他能为别人着想而我做不到呢?望着这名男子离开的身影,我为自己感到惭愧!
  一个值守点的全部家当 
  我在这个值守点已经连续多天了,这个点的条件比较简陋,一张桌子、两张椅子、一个电子体温计、几张宣传报几乎就是这个点的全部家当。记得2月15日那天雨雪交加。我和卢大爷值守时正是雨雪最大的时段,点上唯一可以挡风遮雨的地方就是一个四面敞开的自行车车棚。车棚里停满了电瓶车和自行车,剩余的空间只能站得下一个人,还是我和卢大爷把车辆往两边挤挤才腾出来的。卢大爷多次提出换我站进车棚去躲避雨雪,我自然不会同意,坚持撑着雨伞站在露天。后来卢大爷没再坚持,事后才知道,他有腰痛的毛病,阴雨天痛得更厉害。对于这些,当时我们可以向社区反映,社区一定会想办法解决,但疫情当前,困难重重。我们不愿意、也不应该给社区增加负担。
  
  灯光下的“陌生人”
  我喜欢锻炼,平时经常走路上下班,单趟将近1个半小时。疫情期间,为了减少被感染的可能我更是如此。病毒对任何人而言都让人恐惧,大家能不去的地方尽量不去,能不触碰的东西尽量不碰。然而作为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们,必须逆向而行。
  
  傍晚时分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沿途许许多多的疫情防控站都点亮了灯,灯光下闪现着一群忙碌的身影。我相信每个站点都有着像“卢大爷”“陌生男子”这样乐于奉献的“热心人”。这一点点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凝聚起来就是磅礴之力。夜色中,这星星点点闪耀出的光芒就是最终战胜疫情的希望之光。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平安志愿者,他们和医护人员、机关干部、解放军、政法干警一样,都是城市安宁离不开的守护人。
  疫情即将过去,胜利终属我们!(作者:韩伟 南京市委政法委副处长)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