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司法局紧密结合司法行政职能和工作部署要求,立足弱势群体、乡村振兴、新业态劳动者等现实需求,完善服务结构、优化服务方式,推出高效便民、多层多样法律援助服务,推动法律援助实践取得明显成效。
抓牢主责主业,实现质效提升
“按照不同群体需求,我们也对普法内容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力求为大家带来具有特色的‘法治大餐’。”村居法律顾问张慈宇介绍道。为提升法律援助知晓率和覆盖面,区司法局强化活动组织,汇聚律师、公证员、村(社区)法律顾问等群体力量,开展“法援惠民生·情暖民工”“法援惠民生进园区”“法援惠民生进社区”“法援惠民生进校园”等系列主题活动11场次,举办“进基层、进企业、进车间”普法讲座8场次,发放妇女儿童、农民工维权类资料2000份,现场解答咨询1000人次。
立足民生实事,推动站点建设
日前,连云区法律援助中心东园社区法律援助联系点在墟沟街道东园社区揭牌成立。法律援助联系点紧靠外卖订单需求旺盛的嘉瑞宝广场和中韩商品城商圈,致力于为外卖小哥、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物业保安等“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为统筹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法律援助需求,区司法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问题,以服务“一老一小”为重点,以“涉军法律援助”为特色,遵循科学规划、方便群众、共建共享、务实管用的原则,按照新标准、新范围、新要求,新经济困难审查标准、窗口服务制度,在全区大力推进“病残孤老幼军”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站点建设,并推动7个律师事务所挂钩16个站点,实施“一所一站点”精准对接。
发挥品牌效应,开展特色服务
近期93岁高龄的程某追索赡养费案顺利结案。区司法局重点关注法律援助服务质效提升,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线下服务方式,配备引导人员,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乡村受援群众,提供预约上门服务。推进法援“1+1”工程,优化案件指派方式,以“老带新”“传帮带”“互学互促”等方式,进一步放大“法援惠民生”品牌成效;加强对基层法律服务站点建设的监督和指导,充分提升(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认可度,促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面夯实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