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忆法庭
魏国铭 望着这一张张老照片,我感慨万千。我当年工作过的法庭,就在灌河——苏北的黄浦江畔,如今这里发生沧桑巨变,灌河潮头拍打着时代的脉搏滚滚而来,勤劳善良的灌河儿女正在用辛勤的双手谱写着时代的乐章。故地重游,心潮澎湃,最难忘的还是在灌南县人民法院田楼法庭的那段岁月·····
那是1983年初春,我从部队转业回乡进法院,从首都北京回到阔别已久的故土,对新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充满着激情,充满憧憬。院领导决定我到田楼法庭工作。我二话没说,顶着寒风,骑上自行车,带上被子行李等,奔赴新的战场。
途径响水县城,经过灌河口,再过三道河三道湾,就到了我的新工作地——田楼法庭。当时的田楼法庭距离县城一百余里,三间平房,横梁有一根还是斜的,可谓是一个“危房法庭”。每逢雨季,外边大雨,屋内小雨,地面潮湿,屋顶下陷,墙基破损。“危房法庭”内共有三张破桌子,几把破椅子,开庭无场所,接待当事人用的一条长椅子还是从乡里借来的。于是,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三破法庭”。
那时的田楼,乡里还没有公安派出所。1984年1月25日田楼乡发生一起杀人案,老庭长姜长生、乡公安特派员耿士汉一起勘查杀人现场。后来案件告破,我们均受到县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每人获奖一台袖珍收音机。
田楼法庭是1958年建县设立的老法庭,受自然条件影响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法庭辖区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当时下乡时走的都是疙瘩路,坑坑洼洼,被称为淮阴市“海角天涯”的穷乡僻壤。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法庭干警艰苦奋斗,競兢业业,勤勤恳恳地为辖区乡镇排忧解难,赢得辖区老百姓及乡镇的信任和支持。
1988年,在县、乡和当地群众的支持下,法庭建起了独宅独院的五上五下两层小楼一栋,另有五间平房加车库,建筑总面积达404平方米,占地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实现了办公室、会议室、接待室、审判庭、干警宿舍、厨房“六配套”。
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如今田楼法庭已迁至长茂镇,更名为长茂法庭。现在的法庭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法庭也由我们当初的三人发展到现在在编人员七人。
故地重游忆法庭,感慨万千。田楼法庭的变迁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也可以说是我人生的一个缩影。当年的田楼法庭是我人生新的起点,由此使我成为共和国的一名法官。如今,我作为一名退休法官,回首往事,更应该为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增正能量,奉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