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到了收获的季节。围绕盛虹石化、卫星化学、中化国际三大产业“化工簇群”,连云港徐圩新区石化基地一个个省级重大项目已结出累累硕果,到年底将实现工业应税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正式跨入千亿园区行列。
“大建设”离不开“大安全”。石化园区面积大、设备多、人员密,徐圩新区公安分局延伸警务触角到基层末梢,创新建设1个综合警务工作站和N个园区警务室。“你看,警务室就建在我们厂里。民警处成了同事,隔三差五为企业做安保技能培训、反诈防骗宣传、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我们心里踏实得很。”虹港石化有限公司保卫科负责人林祥正说。
“现在交警、治安、刑警、巡特警和派出所等警力常驻警务室,每天60余名民警、辅警实时‘进工厂’,1000余路警企共建安防视频监控联网共享共用。”徐圩新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构建“化工警务”新模式,徐圩新区公安分局推动护航保障产业发展阵地前移,建立“警网融合惠民中心”“警企联动服务中心”,试点“项目警官制”“首接协调制”,全面推动警务数字化转型,打造石化产业基地“5分钟警务圈”。
做好“加法”,加一码守护,多一分平安。“我们还打造了助企服务、护企发展的‘N+’套餐,按人口、治安、刑侦、禁毒、网安等警种职责,梳理安全服务、案件侦办、便企服务、教育培训等10类66个项目,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徐圩新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连云港公安机关以全市15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为契机,主动靠前服务,当好企业运营“勤务员”、经济发展“护航员”,推出便利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助企业增信心稳发展。
9月8日,在中哈(连云港)国际物流基地一班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线上,港口公安分局庙岭港派出所副所长孙科和民警徐翀正在沿铁路线开展治安巡逻。“检查集装箱有没有被盗痕迹,铅封有没有破封、无封的情况。”孙科说道,其间,他们对铁路沿线限界护栏及周边围墙等重点部位开展检查,确保现场的安全生产作业。
“平日除了常态化巡防、精准化打击之外,我们还要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段,对货物、列车、场站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孙科说,全链条、无死角的监管实现了班列警情零发生,护航“钢铁驼队”跑出经贸往来加速度。
“在坚持每日常态巡防的基础上,各级公安机关会主动上门指导企业内部巡防工作,引导内部单位各种保卫力量走出办公室、传达室,有针对性地开展日巡、夜巡、车巡、步巡等24小时不间断巡逻。”连云港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形成全方位、全天候的治安防控高压震慑态势。”
“我们公司的危险化学品试剂告罄了,但是研发任务迫在眉睫,急需公安机关协助完成备案和申请。”近日,江苏诺泰澳赛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发来一条求助微信。知悉情况后,连云港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大浦派出所立即查阅该单位存档安评并通过视频远程进行核查,开通绿色通道,协调相关业务部门,仅用不到10分钟,就为企业办理好相关手续。
聚焦问题,做好“减法”提质增效。连云港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部署开展护航经济发展攻坚活动,制定推出《全市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八项服务措施》,向上积极争取优惠政策,向下主动释放更多审批事项,为护航企业发展创造更多“闪转腾挪”高速前进的“绿色空间”。
8月6日,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连云港片区内,“中华药港”药企员工郑欢欢在猴嘴派出所全国异地证办理点拿到新办的身份证后,感慨道:“幸好咱们派出所可以办理异地身份证,省去了4000多公里的奔波,不然我还得请假回趟黑龙江老家。”
连云港市公安局人口管理支队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我们为市内各大重点项目企业员工办理‘一站式’户口迁移1200余起,办理、签发全国异地身份证3200余张。”
连云港公安机关把做好“减法”警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护航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举措。积极推进“一窗通办”“一网通办”,深化“简政放权”,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要求,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减重瘦身,推行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网办理,审批时限和申报材料压缩54%,审批效率提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