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江苏省连云港法院紧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入开展了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形成了连云港法院司法为民的重要品牌。2021年以来,共开展“假日执行”“凌晨突击”“集中腾房”等专项执行行动124次,出动警力1364人次,拘留75人,执结案件36870件,执行到位29.51亿元,司法救助117人,发放救助金373.79万元。
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连云港法院紧紧围绕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要求,及时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活动的实施方案》,将专项行动作为深化执行攻坚、加强教育整顿、践行惠民办实事的有力抓手,聚焦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等重点民生案件,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促落实,最大限度兑现人民群众的胜诉权益。
创新执行举措,有效提升工作实效
连云港市两级法院成立专项攻坚队,坚持“三优先”原则,为涉民生执行案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形成执行立案快、查询冻结快、结案发款快的“三快”模式,并全国首创执行案款兑现公告制度,以公告形式公开透明地兑现执行案款,有效提升案件办理速度。创新“保险+救助”新机制,对被执行人确无履行能力,申请人又面临生存、生活困难的涉民生案件,充分运用政法委司法救助机制的同时,采用“保险+救助”新机制,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司法救助保险协议,将救助对象扩展到因执行不能或者执行不到位的胜诉当事人,以切实解决当事人的燃眉之急。
强化善意执行,依法保障各方权益
涉民生案件执行中,连云港法院不断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以强制执行和执行和解相结合的方式为重点,重拳惩老赖,柔情护民生。对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义务、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坚持刚柔并济,在依法加大强制执行力度的同时,努力做好说服教育工作。对赡养费、抚养费等相关标的额较小的执行案件,优先考虑对被执行人采取思想疏导、法律释明等善意文明执行措施,督促其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并从根本入手,缓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对标的额较高的涉民生案件,在被执行人履行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尽量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以分期分批的方式履行,最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深化协作联动,充分发挥执行合力
在连云港市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框架下,全市法院进一步加强与公安、检察、发改委等部门联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协作执行网络。与检察院、公安局联合构建打击拒执罪机制,定期组织集中宣判活动,形成打击拒执罪的强大威慑;深化与发改委等部门对接,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限制入住高档宾馆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不断强化联合信用惩戒;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全省较早地为全市法院开设司法查询专线,并派专人入驻执行事务中心,极大方便执行干警对涉案不动产的查询、查封、解封一体化操作。
聚力宣传引导,积极营造良好风尚
连云港法院坚持边执行边宣传原则,通过微信、微博公众号、抖音等官方平台推送典型案例,召开新闻发布会、执行案款集中兑现大会等, 宣传涉民生专项执行行动,引导群众增强守法意识、诚信意识,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支持。深化法官进网格活动,组织干警深入辖区网格,通过入户走访、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集中执行活动情况和成效等,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法院执行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