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法律援助“1+1”工程落实处显成效
2022-01-14 10:02:00
   2021年,连云港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部署开展法律援助“1+1”工程,从最初队伍的“老带新”“传帮带”,拓展至阵地的“建新点”“出亮点”,扩展到政策的“普惠化”“精准化”,有力促进了整体工作“点面结合”“提质增效”,形成了加快“后发先至”的连云港经验。 

  “1+1”工程“1”方面是连续性出台一批惠民政策,促进工作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另“1”方面是持续性培养一批队伍,促进工作从“办结案件”向“办精案件”转变。通过大力实施“1+1”大于2的多点创新,全市法律援助高质量发展指标同比大幅度提升,2021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500件、万人比达14.2,接待来访咨询1.4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分别增幅27%和121%;系统结案率达38%,超全省平均水平,先后有6个案例入选部厅指导案例库,24个案例被省级媒体刊用,获评全省十大好案例2个,“渔家驿站”等创新做法被省司法厅等多部门宣传推荐。 

  一是主动降低援助门槛,覆盖至低收入群体。聚焦困难群众“不敢打、打不起”官司的热点问题,进一步降低援助门槛、拓展事项范围,提请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调整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的通知》,援助门槛放宽至本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免除经济状况审查拓展至社会救助、重残重疾等15类群体。市司法局印发了《民事法律援助事项范围负面清单(试行)》,对10大类32个事项作了具体规定,对涉及遗赠、用益物权、民事特别程序等作了有条件的放宽规定,基本做到“清单尽列、单外无单”。 

   

  二是强化基层资源供给,打造过硬办案队伍。聚焦困难群众“打不好、打不赢”官司的难点问题,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新,市司法局印发了《关于开展“法律援助1+1工程”实施方案》《关于组建法律援助1+1志愿服务团队的通知》,从全市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中遴选组建了28支“1+1”志愿服务团队,培养了110名法律援助新人,办理了近2800件援助案件,细化了《法律援助承办人员管理办法》等一批工作制度,积累了“特殊程序处置规则”等一批实战课件,聚集了一批80、90后同行评估团队,有效解决了一线法律援助资源短缺和人员队伍“本领恐慌”问题。 

   

  三是加强基层阵地建设,持续放大社会成效。聚焦困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法律援助需求,主动融合工青妇、劳动仲裁、海事法庭等职能资源,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海事诉讼法律援助衔接的工作办法(试行)》《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办理认罪认罚案件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的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分别建成“渔家驿站”“职工维权一体化中心”“法律援助公园”等86个服务站点与宣传阵地,促进法律援助与司法救助、社会救助一体化发展,整体服务从“普惠”向“精准”、从“满足”向“满意”转变。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