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拼 所以“最美”
孙静出生在苏北的一个小镇上,法学本科毕业后到法院工作,她用十年多的时间,成长为江苏省连云港法院系统最年轻的庭长,并且先后被连云港市委政法委授予“全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称号、记个人三等功,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记个人二等功,被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授予连云港市“第四届十大法治人物”称号。
不久前,孙静被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最美法官”,还被安徽省滁州市政府评为“最美军嫂”。年轻的孙静,何以如此“美丽”?
在乡镇法庭当书记员时,孙静不因为自己是庭里唯一的女性而要求照顾。作为军嫂,近十年的两地分居,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什么特殊要求。当庭长后,也没有因为要负责全面工作而放松办案,而是争着办疑难案,还变坐堂审案为开门办案,变当事人上访为法官下访,在现场释疑解惑,尽量以自己的诚心、爱心和耐心消除群众的误解和不满,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理解。她不怕苦不怕累,通过现场走访调查、组织勘查鉴定和恶补与案件相关的知识等,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力争把每起案件办成令人信服的“铁案”。
凭着一种拼命的精神,孙静在从事过的每个岗位都留下了勤奋钻研的汗水。这些汗水,见证了她由青涩走向成熟,也见证了她一路走来,为审判事业无畏无求的奉献。
孙静到乡镇回访一起涉土地承包纠纷案
在法庭的日子
2009年9月,对孙静来说,是一段让人欢喜让人忧的特殊时光。
欢喜的是,大学本科毕业后,通过法律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她进入了江苏省灌云县人民法院。走过老县城那青石板铺成的街道,看着新县城那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穿城而过的盐河,还有清澈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孙静觉得生活是那样的美好。
忧的是,刚到法院没几天,院领导就通知她到板浦人民法庭报到。到乡下法庭去,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县城?几个月后,由于区划调整,法庭所有工作人员都要重新调整岗位。当她以为可以回到县法院工作的时候,却被通知要到离县城20公里的杨集人民法庭工作。
一到杨集法庭,孙静更是懵了,法庭周围都是农田,一到晚上,四周黑乎乎的,有时晚上值班,到法庭外上厕所都害怕。更让她不适应的是法庭的用水,镇上自来水厂供水是定时供应,有时忘记储备水,就没水用了,稍微下点雨,水就是浑的,要放到大桶里沉淀好长时间才能用。
在两个法庭工作时,孙静都是法庭唯一的女干警。她并没有因此要求“特殊待遇”。有时加班太晚,为了方便住在法庭里的同事,她一大早起来到菜场买菜,帮同事做早餐。
“当年,我也是刚刚学做饭,手艺确实不怎么样,不过,看着同事们吃得挺香,我也小有成就感。”回忆那段时光,孙静笑了。
书记员主要是做些辅助性工作,在记录庭审时,孙静注意观察法官的庭审技巧和与当事人的沟通方式,她总是边看边记,晚上回去还要再好好琢磨一番。孙静笑着说:“那是偷着学,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越学越觉得有学头,越学越觉得有劲头。”
在杨集法庭,孙静经常加班。“你现在还是书记员,也不是法官,有必要把自己搞得那么累吗?把身体搞垮了,吃亏的可是你自己。”见女儿有时一个星期都回不了一次家,孙静的母亲难免有些心疼。
“虽然我只是书记员,但是这工作可不能含糊,庭审记录、卷宗装订都不能错,做错了对当事人的影响可大了,丢的可是法院的脸。”孙静对妈妈说。
法庭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也有人劝她去和领导反映一下,调回县城。孙静却说:“法庭挺好的,我的本事还没学够呢!”就这样,她在法庭干了三年半。在做好书记员的同时,还兼任立案和内勤工作。
2013年5月,孙静调到灌云县法院民二庭工作。法庭的同事调侃说:“这下终于轮到你回城了。”真要离开了,她却突然有种舍不得的感觉,这是她职业生涯起步的地方,孙静在这里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车子开动时,孙静回头看着杨集法庭,泪水竟模糊了她的双眼。
打过硬仗恶仗就不怕打仗
短短几年时间,孙静从书记员、见习助理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2016年成为首批员额法官。
“孙静喜欢挑战自己,进入民二庭工作,面对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公司股权、保险合同纠纷等案件,她不断学习,在法官会议中,她由总是听取学习别人意见的‘学生’,渐渐成为别人都愿听取她的意见的‘老师’。”灌云县法院审管办副主任王晓毛说,“每次开庭前,她的卷宗里都贴了一大堆的便利贴,里面记有开庭中需要把握的要点、疑点和难点,开庭时,她都能收放自如,快刀斩乱麻。”
2019年5月,孙静到民一庭任庭长。民一庭共4名员额法官,每年要办1000多件案子。
“当庭长了,最主要的是要抓好庭里的全面建设,庭长还需要参加各种会议和活动,精力有限,那些疑难案件可以给别人办,没必要像以前那样,什么都自己来。”有人曾这样提醒孙静。
可孙静不这么想,她觉得,按照司法改革要求,庭长就是要多办疑难案件,如果都把疑难案子分给别人了,作为庭长还怎么服众?孙静记住了有部影视剧中的一句话:打过硬仗恶仗就不怕打仗。她觉得法官办案也是如此,疑难案件办多了,一般的案件就不在话下了。
灌云县龙苴镇30多户村民土地整合后对外承包种植,村民因没有收到承包费向法院提起诉讼。立案庭移交案件时专门叮嘱,原告情绪激动,得多注意。
“这案子我来办。”孙静毫不犹豫地接过了案子。她阅卷后发现诉讼材料有限,不能完整地呈现案情,便拨打原告代理人电话询问情况。可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讲了几句,代理人就将电话挂了。打电话不好使,那就到村民家中去。孙静清楚地记得,2020年9月24日上午到村民住地时,她一时没找到原告代理人,就到村里去找经手土地承包的两位老党员,了解到村民和承包人之间因为承包费具体数额及政府土地补贴发放问题争执不下,双方矛盾经多方协调都未能解决,至起诉时已将近两年时间。她与大家一聊就是两个多小时,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间,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李德国想给孙静安排个简餐,可孙静却急匆匆地赶回了法院。
同年10月16日,孙静赶到被告家中,结合法律规定解答了他们对承包费数额的疑惑,被告表示愿意配合法院处理此事。她心里有了底,就去做原告的工作了,没想到她刚和村民代表见面,就有位70多岁的老大爷气愤地说:“找我们干什么?是不是做做样子,糊弄我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这几年奔波的辛劳,孙静没有急着说话,等到村民们把心中的怨气都发泄出来,才笑着说:“大家说完了坐下来歇一歇,喝口水,听我说两句好不好?我是这个案子的法官,我知道大家为这个事情已经跑了很多次,很不容易,所以今天不用大家跑,我到大家跟前来,是来了解事实的,前期工作做得好,后面就省事,对不对?”随后,她向村民们讲解法院处理案件的每个流程,需要提供的材料,原、被告的主要分歧,相关法律规定等。她的一番话,让村民的怨气消了不少。走之前,她笑着对一位老汉说:“老人家,你可是一直瞪着我的,现在可以笑了吧!”她的话把老汉和在场的人都逗笑了。
孙静很快开庭审理并围绕争议焦点作出判决,被告也表示积极履行拖欠的承包费。没几天,村民代表送上“办事公道 深得民心 秉公执法 不徇私情”的锦旗表示感谢。
因为办案,孙静常常需要恶补一些专业知识。
她办理过一起患者家属起诉医院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患者就医不足24小时即死亡,经医患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没有结果,患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庭前调解时,原告提出了好几处医学疑问。在请教专业医生的同时,她找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书籍仔细研究,连续半个月,白天办案,晚上学医,工作日办案,周末学医,终于吃透了长期医嘱单、临时医嘱单的制作,病历的书写规范,也了解了与患者死亡有关的酒精性肝炎、慢性胃炎、低钾血症等病情,在判决书中对原告提出的疑问作出详细说理,支持了部分诉讼请求,被告在判决后也积极履行了赔偿义务。
“孙静有股子韧劲儿,还有股拼劲儿。”分管民一庭的灌云县法院副院长侍昆讲起了孙静的办案故事。
2019年,孙静承办了一起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纠纷案件。作为证据出示的账册因为出现了粘连、霉变、氧化,移交审计时审计人员告知这部分账册不具备审计条件,不予审计,同时提醒账册里有霉菌,建议隔离封存,不要碰触。但这些账册中记录的都是与项目开发关联的交易往来,如果查不清,就是一本糊涂账。孙静坚持一页一页地翻,看遍了五大箱186本账册,做了大大小小11项资金分类。最终当事人收到了事实清楚、账目明晰、说理透彻的判决书。
2020年3月,为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孙静严守防疫要求,主动对接县开发区、市侨联,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不可抗力”对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惠及560多家企业。
加班多了,熬夜多了,导致孙静有段时间头发掉得特别厉害。有个周末,她看着梳子上那一缕缕青丝,再看看镜子中发黄的脸,突然有种紧张感。不过,吃完早饭后,她还是带着孩子朝办公室走去。
“她在看案卷,儿子在做作业或是画画。这是我们办公室周末常有的风景。”民一庭书记员周岚岚说。
不畏人知畏己知
2021年4月,孙静碰到一件让她痛心又忧心的案子。
张某与朋友李某、王某共同饮酒后,李某处于醉酒状态,张某提出由其送李某回家,后张某觉得李某当时虽然醉酒,但平时也常会这样,就将李某独自一人留在两人合伙经营的商店内休息,自己回家了。李某因醉酒呕吐物窒息死亡,李某亲属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张某、王某承担赔偿责任。经调解,李某亲属与王某达成赔偿协议。被告张某认为自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不愿接受调解。
李某50多岁,是家里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
此案让孙静很痛心,又让她很忧心。
第一次开庭结束,孙静突然接到婆婆打来的电话,让她晚上有空的话见个面。孙静结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公婆婆对孙静很关心,孙静对公公婆婆也很孝敬。对婆婆的电话,她不敢怠慢。吃过晚饭,就马上赶到婆婆家。
见面以后才知道,原来被告张某的亲戚是婆婆的老同学,平时多有来往,关系很好。张某的亲戚觉得张某对李某尽了应尽的责任,看能不能不判张某承担责任。
公公和婆婆听了张某亲戚的话,觉得让张某赔偿确实有些冤,公公婆婆的意思很明显。
不能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领导是大会讲,小会提。孙静当庭长后,差不多是把这当经来念。可没想到公公和婆婆居然干预起了案子,这该怎么办?孙静冷静地想了想,公公婆婆平时不爱多管闲事,从两人的话语和表情中看得出,两人也确实是抹不开面子。
想了一会儿,孙静拿出手机,找到法院公众号发布的“跟法院人员打招呼要小心了”的消息。看着微信,孙静的公公婆婆知道了什么是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知道了“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孙静明确说,张某的亲戚和公公婆婆干预案件的行为都要在平台上如实记录。
听说自己的言行要被记录,孙静的公公婆婆有些尴尬。孙静又安慰两位老人:“不知者不怪。我要在平台登记说明自己办案没受说情打招呼影响,要不以后倒查起来还要被人怀疑徇私情,有嘴说不清。”听孙静这么一说,她的公公婆婆才理解并支持孙静登记。
婆婆打电话给老同学说了后,老同学表示很不理解,反问:“你能帮就帮,不能帮拉倒,还真记录啊?”孙静的婆婆一时无语。
后来,孙静在“三个规定”记录平台如实登记了公婆过问案件的情况,并判决由张某向李某亲属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办案多了,孙静也难免遇见“诱惑”。一个标的额3000多万元的建筑工程纠纷案件当事人打电话给她:“孙法官,周末有时间的话,我请你喝喝茶,这个案子还有些材料要交给你。”她接到电话,笑着回答:“看出来你真是个外地人,你可以先去找人打听一下,我有没有出去喝过茶?如果有材料的话,可以上班时间到法院交给我。”
请喝茶,孙静不去。接到威胁电话,她也从不退缩。有次她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他的案子虽然证据上有点小问题,但只要法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就肯定能赢。孙静拒绝后,这人竟然说他已经知道孙静家住哪,“这个案子你敢判我输,你等着瞧。”孙静当即回答道:“我告诉你,你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到法院来,讲的是证据,你再敢打这种电话,我就报警。”虽然嘴上这么说,孙静心里还是有些害怕,电话挂断后,她偷偷地给家里换了锁,并一再叮嘱家人不能随意开门,叮嘱孩子不能跟陌生人走。
孙静很喜欢清代叶存仁的一首诗,“月白风清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她时常以“不畏人知畏己知”自警、自励。
孙静很喜欢唱一首叫作《妻子》的歌,歌中唱道:“我骄傲,我是军人的妻。”有时案卷看得眼花缭乱时,或是在夜深人静时,她常听着这首歌,跟着哼唱,唱着唱着就泪眼蒙胧。孙静说,这首歌让她有很多的感慨,也给她很多的自豪,更给她无穷的力量。
在灌云县法院,很多人只知道孙静被连云港中院评为“最美法官”,却不知道她还在2018年被丈夫部队驻地安徽省滁州市政府评为“最美军嫂”。
2012年,孙静结婚了,她丈夫当时在驻安徽滁州的某野战部队。结婚前,孙静觉得军嫂是光荣的称呼,当了军嫂以后,才知道,光荣背后要承受辛苦和劳累,要忍受思念和等待。
2014年11月,孙静怀胎十月,已经进入预产期,仍然在工作岗位上忙碌着。她的丈夫因为有演习任务无法回家,直到医生检查后要求她必须立刻住院,她才打电话告诉丈夫,而丈夫也只是请了7天假,孩子出生后第4天,就匆匆离开了母子俩。分别之际,面对丈夫愧疚的眼神和舍不得松开的手,她轻轻地说:“你回去吧,家里有我,你放心!”
因为工作忙碌,孙静几乎没有休过探亲假,难得一次请假带着孩子去部队探亲,为了让儿子在童年记忆里对父亲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她筹划了很多活动安排,可是刚到部队没两天,丈夫的部队就接到紧急任务得立刻开拔。看着爸爸背着行囊登车,儿子哇哇大哭,劝儿子别哭的同时,孙静却忍不住掉下了眼泪。丈夫出发后,她收拾行李带着孩子坐上了返程的汽车,其实在这之前她和丈夫已经9个多月没有见面了。
她用自己的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即便是父母生病,孩子没人带,她也很少跟丈夫打电话抱怨诉苦。因为她知道,不能因小家误大家,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所有的这一切,她都默默地坚持下来。
孙静的丈夫多次参加重大演训任务,受到所在部队表彰嘉奖,被评选为优秀“四会教练员”、优秀机关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他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报答着妻子的付出。
在加班加点办案的同时,孙静还要搞调研。她承办过一起学生在校死亡后学生家长起诉学校及保险公司,主张要求承担校园方责任险的案件。经过关联信息查询,在全国范围内未发现类似案件。通过走访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保险公司多方,她了解到校园方责任险是江苏省财政厅为省内中小学校投保的一种责任保险,因此前没有涉及过理赔事宜,很多中小学校都不了解这个险种。她敏锐地认识到,这个案件的审理可能会给此后处理此类纠纷带来不一样的解决途径。在文书制作时,她特别注意对保险险种适用条件和责任理赔的法律说理,最终这个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和《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收录。
此外,孙静承办并编写的案例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第十二届“金法槌”杯优秀案例特等奖,相关文章也多次被收录在《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书刊中。
“当名法官不容易,作为军嫂,也不容易。孙静,有苦不言苦,有累不言累,有难不言难,这种精神很可嘉,我们要多关心她,爱护她,力所能及帮助她解决实际问题。”灌云县法院院长李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