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援法议事”护航乡村振兴
2021-09-13 17:43:00  来源:东海县双店镇

  乡村振兴法治服务来保障。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双店镇三铺村着力聚焦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和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网格化水平,坚持多措并举开展“援法议事”活动,创新新型农村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五事三议三公开”议事协商的新模式,进一步明晰自治权力划分,全力打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乡村治理新时尚。如今,三铺村不仅摘掉了省定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还先后荣获国家农村社区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村、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市电子商务示范村、市党建引领发展“十大红旗村”,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生态宜居、社会和谐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法治宣传为主体,营造“援法议事”氛围

  走进三铺村,“开展援议事,促进社会和谐”“法治建设你我参与,和谐三铺大家受益”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村里经常聘请司法干警、律师顾问进村入户,让法律“走”村民的心田,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打通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农村土地属集体,个人处置没权力;村民建房要审批,按照规划来布局;符合条件再申请,不够条件不能批”、“家暴不分男女,大家要认识家庭暴力的危害性,学会用法律来维权”……三铺村的广播喇叭里时常响起法律顾问亲切熟悉的声音。直播间里语重心长,讲好群众关心关切的法治故事,告诫大伙如何与邻为善,做个学法守法的好公民。 

  三铺村积极健全法治宣传志愿者队伍,吸纳退休村干部、党员代表、退休教师等25人进入村级议事会,定期邀请法律顾问、村两委、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切实解决村民在产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今年以来共积极开展法治宣传进大棚、入农舍、进网格的《民法典》系列法治宣传活动1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帮助群众审查规范修改合同70余份,直接受益群众1000余人。 

以网格治理为依托,筑牢“援法议事”基础

  “多亏了‘铁脚板’网格员一次次入户敲门,反反复复讲清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让俺从心里认清‘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夜暴富不可信’这个简单的道理,知道‘什么是非法集资’、不法分子是如何采用无孔不入的伎俩和骗术来完成骗局、如何利用高额回报、亲情诱骗等常见手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的,如何应对和积极防范,避免掉入非法集资的陷阱,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护好幸福家。”三铺村大棚种植户李沈阳如是说。 

  三铺村由原三铺村、北涧村、梁圩村合并而成,拥有4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农户1298户,总人口5872人。在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中,三铺村共划分为4个网格,每个网格配有一名专职网格员,通过网格员日常巡查走访,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格局;网格员同时及时收集汇总群众对本村民生实事以及社会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并及时上报到村两委进行研究探讨,按照“大事大议、小事小议、逢事必议”的原则, 围绕村民提事、党员理事、议事会议事、村委会执事、监事会监事等“五事”,实行村民小组议、党员大会议、议事会议等“三议”,确保各类事务事前、事中、事后“三公开”;成立“三官两员一律”三铺工作站,将法官、检察官、警官网格员、调解员、律师等多方力量整合,下沉到每个网格。运用通俗的语言、详实的图片以案释法,分别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赌博、危险驾驶、婚姻家庭、合同纠纷等多方面,以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对村民、村“两委”干部进行详细讲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违法者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让案例在宣传法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指导和警示教育作用,提升村民的法治观念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以法治平台为窗口,释放“援法议事”活力

  让公共资源姓“公”,增加集体收入。在公共空间治理过程中,三铺村对以前所有的集体资源承包合同进行清理,在律师直接参与下,对明显有失公允的合同及时发函宣布作废、完善合同内容、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梁圩自然村有一块47亩的大棚用地,由于历史原因长期被3户村民无偿占用长达十年之久,成为村民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今年经过村民协商议事,商定以前问题暂时搁置,从2020年开始每亩土地按年800元标准收取,在法律顾问的直接参与下,运用法律手段,促使现在村民主动按时上交土地租金,有效消除了工作的痛点和堵点。去年至今,三铺村经过公共空间治理新增集体收入56万元。 

  三铺村积极探索研究群众依法参与自治共治机制,因地制宜建设“有事好商量”微笑多元调解协商室、成立村民小组理事会,搭建起一座村民之间以及和上级部门沟通的桥梁,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早化解问题不上交。”成功化解土地边界划分、宅基地归属、土地流转等各类矛盾纠纷21起,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先锋岗”。 

  坚持公心育人、文明兴村,依法依规,三铺村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全面强化基础公共服务,努力实现乡村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的融合。充分深挖历史渊源,集民智、惠民力,精心打造村史馆、廉政文化长廊和法治阅览室,同时在村民中开展五好家庭、法治模范、产业能人推选,一批群众认可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道德标杆”被推选出来,引导村民提高道德修养。近3年来,村共推选“法治模范”“道德模范”“诚信标兵”“好邻居”“好婆媳”等先进典型32人,营造了良好的乡风民风。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