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在‘法进千企’、矛盾纠纷非诉化解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特别是在破产案件处理上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日前,在调研连云区法院工作后,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监察司法委主任王学明对该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连云区法院紧扣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大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助推复工复产,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今年2月,连云区法院被省法院荣记集体二等功。
高位谋划,十六条意见回应司法需求
今年是连云港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的答题交卷之年,连云区委提出要“跑出加速度、勇当急先锋”,正是上下一心、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暂停键”。越是到最吃紧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如何以司法的手段战“疫”成为摆在连云区法院党组面前的难题。
妨害疫情防控秩序的刑事犯罪如何打击?涉企纠纷如何妥善处理?诉讼服务如何提供?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一系列问题,连云区法院党组研究出台了《为全区依法防控疫情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细化提出了十六条具体措施。
“非常及时、非常必要”,连云区委书记杨新忠对连云区法院的十六条意见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法院进一步创新举措、履职尽责。
为充分把握企业复工复产中的司法需求,连云区法院将疫情形势下司法服务保障企业复工复产机制研究作为重点课题,提高司法服务保障举措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因疫情影响合同履行,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援引不可抗力或有关情势变更的规定请求变更或解除合同”“企业需维持相对稳定的劳动用工关系,依法支付延长假期及延迟复工期间的工资”,3月3日,连云区法院发布《关于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相关法律问题的指导意见》,从民商事合同、企业运营、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劳动用工、刑事责任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了28项法律风险,供企业决策参考。
精准施策,全方位服务助力高质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他们的司法需求是多方面的,有的关心劳动用工、有的关心工程建设、有的关心合同履行,这就要求我们逐案研判、精准施策。”连云区法院徐圩法庭庭长刘钧介绍。
徐圩法庭是坐落于徐圩新区内的专门法庭,辖区内企业数量众多,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其重要职能。“园区内的企业基本上法务运作比较成熟,因此需要的是更高效率的司法服务。”刘钧介绍。
疫情期间,连云区法院自主开发了远程庭审系统。法官首先登陆庭审系统生成庭审码,庭审码自动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当事人。当事人则根据短信提示进入网上庭审系统页面或通过手机APP完成登录,输入庭审码即可参与庭审,操作十分快捷、便利。
正是由于远程庭审系统的开发,连云区法院实现了“庭审不打烊”,共网络庭审211件。徐圩法庭副庭长林杨更是在一天内通过远程庭审系统完成6件案件庭审。
深入企业走访调研、指导成立防疫专班、专业解答企业复工复产疑问、提出司法建议…连云区法院不断完善常态化服务保障举措,护航企业发展。共审结涉企纠纷1581件,涉及标的额10.13亿元,执结699件案件,执行到位标的额7.17亿元,联系企业105家,指导解决企业复工问题23条,发送司法建议6条。
“连云区法院始终把服务企业摆在重要位置上,不仅在复工复产上帮助我们制定防疫方案,而且还针对疫情期间经营管理风险专门发来了司法建议,给予我集团很大帮助。”盛虹石化集团专门给连云区法院发函表示感谢。
善意文明,有温度司法赢得企业点赞
特殊时期,更显司法温情。
今年2月4日,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连云区法院收到了一封解封银行账户的申请书。原来,连云港某医院因大楼外幕墙装修合同纠纷被对方当事人申请执行。执行期间,连云区法院冻结了该医院账户内的180万元。
“希望法院能够将银行账户及时解封,便于医院能够采购更多医疗设备,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正常开展。”医院在解封申请中写道。疫情无情人有情。考虑到疫情防控需要及医院实际情况,连云区法院迅速解封了该医院的银行账户。
疫情下,更加需要秉承善意司法理念,审慎适用司法强制措施,尽量避免对企业正常经营产生影响,为企业恢复生产、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据统计,今年以来,连云区法院共对58起涉企案件积极促成执行和解或暂缓执行,对4家企业财产实施“活封”方式实现“放水养鱼”。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连云区法院还积极推进破产企业重整,今年5月,在区政府的支持下,烂尾长达六年的“东方海逸豪园”楼盘全面开工续建,预计今年年底至明年年初即可完成竣工验收,让广大业主看到了交房希望。
“为了提升司法服务保障‘六稳’‘六保’工作成效,我们正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行行动,通过发挥执行职能,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助力企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连云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安仲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