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徐霞客,北有柘汪镇”。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柘汪镇围绕“有效解决问题、服务发展大局”工作思路,紧扣当地生产生活及区位特点,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抓重点,树特色,因地制宜、完善机制,创新打造了具有经济发达镇特点、柘汪地域特色的一体化平台,为基层加强网格化社会治理提供了动力、增添了活力。一年来,平台累计处置影响民生、制约发展问题事项3.2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8.1%。
一是立足保平安,建设共建共享边界镇。省界的不确定性,给不法商人非法获利的可乘之机。通过在60余个省界道口新增视频监控,有效解决违规堆场及散装车辆夜间偷运问题。同时,加大与临沂、日照等省界联合执法,有效查处11起非法洗沙、违规出海等不法行为。全镇48个网格,配备网格长46名、专职网格员54名、信息员75名、巡查员22名、联络员30名、网格党建专员24名、督查员19名,协同全镇1000余名老党员、村干部和平安志愿者等组成“红袖标”巡逻队,依托警网融合,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逻。
二是突出创特色,建设实战实用试点镇。根据镇域实际,把“社会治理一张网”嵌入省经济发达镇体制改革,研发了集智慧党建、政务服务、网格化管理、综合执法、指挥调度以及海洋渔业管理、港口码头管理、控违禁违、智慧环保、12345、司法调解、视频监控、舆情分析等特色模块为一体的“1+4+N”基层治理平台,实现了数据互联一体化、事项管理统一化、系统应用实战化。强化立体协同监管机制。在“双随机”等常规监管基础上,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出台《行政审批、监管、执法协调联动机制》,建立监管责任清单,做好事中事后监管。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推进信息互通,实现审管“无缝对接”。在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采取听证论证、有奖举报等方式实现群督众管。实行事件流转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指挥中心统一派单,镇领导班子轮流坐班监管,限时督导事项处置。对一周内未完成事项,直接上报镇主要领导会办督办,形成“问题发现、事件流转、整改处置、评价验收”的闭环机制,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是坚持促发展,建设高质高效园区镇。以经济发达镇改革为契机,规范运转“两办六局”职能机构,启用柘汪智慧党建平台,实现“三会一课”、综合监控等党建管理“一平台”,实现基层党建网和社会治理网“并网融合”;并搭建便民大厅“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置税务、智能柜员机、存取款ATM机等服务终端,将便民服务延伸至“8小时”之外。围绕港口、产业园区布局,划分成6个专属网格,建立“2+1”服务体系,每个专属网格选派2名网格员提供定向服务,打造“有事就找网格”服务品牌。共选派12名素质高、业务强的党员干部担任驻企特派员,承担企业服务、安全生产、数据统计等职责,打通服务企业。围绕园区管理的痛点淤点,打造智慧园区平台,实现对安全、环保等问题的追踪预警、快速处置。
四是聚焦筑防线,建设安全安民沿海镇。主动把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充分发挥网格员工作力量,利用日常管理联动社区群众、物业、志愿者等主体,横向互动、有效参与,及时准确的排查境外非政府组织在本辖区的活动情况、境外宗教渗透活动情况和邪教组织活动情况。今年以来,共转化重点人员3人。海洋渔业生产是柘汪镇的传统产业,该镇着眼渔业渔船海上管理,将海洋渔业应急指挥平台嵌入镇指挥中心“大脑中枢”—一体化平台系统。去年8月,“利奇马”台风防御期间,该指挥平台成为镇指挥中心,快速调度500余条渔船快速回港,全镇无一船遗漏、无渔民受损。同时,聚焦全省安全生产“三年大灶”工作要求,研发安全生产监管平台,将3284个生产经营主体排查进网,累计整改隐患3197个,切实将安全生产攥在手里、抓在日常。疫情防控期间,将540余位来自高风险地区的返乡人员,纳入平台大数据分析,网格员全力以赴、连续作战,运用“五包一”防控机制,累计走访17000户7万人次,核查大数据220批4300条,确保了全镇“零疫情”“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