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只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康德
张锦程,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员额法官。
三十余载法院时光,从书记员、助审员、审判员、员额法官到副庭长、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他在民事、刑事、行政以及审监等多个部门工作、成长,始终秉持着一颗永不改变的忠心、一身护法为民的正气,勤勤恳恳地奋战在审判工作的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向人民群众生动地诠释了法院人的赤胆忠诚。
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法治初心
自1988年招干考试进入法院以来,张锦程一直坚守在审判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心中的司法初心和使命。刚进法院,他在民庭担任书记员,一做就是3年。当年的书记员没有电脑,都是靠手写来记录庭审内容,遇到当事人较多的案件,一场庭审笔录多达几十页,有时候连续几天庭审下来,手上都磨出了老茧。说到这,他笑称:“那时候记完庭审,一个月都不想拿笔。”
“和以前相比,现在的审判条件好了很多,书记员记录庭审也更快速、便捷了。”时光斑驳了法庭上威严又跌宕的记忆,而多年前他满腔热血加入法官队伍的初心,永远不变。
1991年,张锦程取得审判职称,正式开始了他的法官职业生涯。“我们这一代法官注定是时代的见证者,没有太多掌声,但是我始终热爱法官这个职业并享受着每一个阅卷、开庭、撰写文书的那些平凡而忙碌的日子。在这条路上我从未后悔,我愿意用三十多年的执着与坚守,谱写一名法官职业生涯中的情怀与担当。”张锦程说。
回首当年,他感慨法治建设所结硕果之丰硕,法院系统变迁之巨大,他的审判经验也在工作中不断得到积累和提升。
对待当事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1993年,张锦程调入民事审判庭开始独立承办案件。在审判台上,从最初的高度紧张到后来的心静如水、游刃有余,他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和法定权限履行职责,在情、理、法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点,给予各方当事人利益最大保护,在法槌起落之间定纷止争。
他常说,对待当事人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有一次处理一个赡养纠纷,原告是一名年近80的老太太,那时候还在老的办公大楼,没有电梯,开完庭之后张锦程法官怕老太太摔倒,一直将她搀扶到法院门外。同事看见了问他:“老张,那是你家亲戚啊?”他回答到:“不是,这是案件的当事人,我怕她摔倒。”
有时候,睡梦中突然惊醒,生怕案子判错了,有时候饭还没吃完就又去翻卷宗了。就这样,张锦程成了同事们口中的工作狂。“没办法,案子办不好,不光影响当事人的切身利益,自己的心里也会不踏实,因为我肩负了沉甸甸的责任。”张锦程说。
因办案业绩突出,他先后被荣立两次个人三等功,荣获全市法院文明法官、办案能手,多次荣获区优秀公务员、区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他在每一次公平正义的求索中,在平凡而庄重的审判岗位上,在司法事业的宏伟蓝图里,深耕、积淀、笃行、专注。
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应该做的事
法官的笔下有财产千万,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法官承载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责任。一个崇尚道德的法院才能在群众的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一个有道德的法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在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张锦程看到迎面的路人对他微笑,出于礼貌他回应了一个微笑说:“你认识我?”路人问:“你不是张法官吗?”他答道“我是。”“我是你处理过的一个案件的当事人,我的钱都拿到了,我都没有好好感谢你。”张锦程说:“我只是做了一名法官应该做的事。”
良好的品行是法官的第二生命,在审判职业生涯中,他始终遵崇“厚德公廉”“笃法务实”的高尚情操,慎独、慎微、慎行,面对各种诱惑始终保持高度免疫,在司法活动中主持正义,确保审判权的公信力。
张锦程始终认为,自己首先是个共产党员,唯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把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经受住伟大历史变革带来的严峻考验,才能履行好审判职责,真正无愧于党、无愧于法律、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良知。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叠叠卷宗,一个个当事人;多少心血、多少汗水,多少失落,多少收获,酸甜苦辣心自知。谈到这些,张锦程法官说,我们这一代人亲历了法院队伍不断壮大,办公大楼不断拔地而起,办案难度和压力不断增加,但是我不会停歇,未来也会继续在法治道路上,坚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