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上午,连云港市中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全市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并发布典型案例。市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唐涛出席会议。通过“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头条号进行全程在线直播。
发布会上,唐涛副院长通报了近年来全市法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他指出:近年来,全市两级法院与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多举措并行,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形成“法理情和谐、内外结合、相互联动、全面维权”的青少年犯罪预防与维权保障工作格局,打造出了“新岸青少年护航中心”、“七色光青少年成长保护营”等一批全国有影响的工作品牌。全市法院依法严厉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2017年以来,共审结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312件,判决405人。审结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342件,判决523人,针对未成年被告人的特殊性,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缓管免384人。注重加强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及证人、未成年被侵权人的特殊保护,主动为130余名未成年被害人实施救助,对35人开展心理疏导。
唐涛副院长强调,全市法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教育挽救一大批失足未成年人。一是立足司法职能,提升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质效。严格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严格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工作原则,实行“寓教于审”的工作方法,并将其作为未成年人审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教育感化工作。加强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积极推动少年及家事案件审判并轨。二是坚持改革创新,健全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制度。全市法院坚持围绕未成年被告人家庭、社会情况、犯罪前后表现、监护帮教条件以及对社会危害性、重犯可能性等情况开展社会调查。全面贯彻调解优先原则,主动加强与民政、妇联、教育、社区等部门的联动协作,推进家事案件的多元化解纷机制建设,确保未成年人享有较好的生活条件。三是加强自身建设,夯实未成年人审判工作根基。全市法院积极推进审判机构专门化,在基层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有5家法院保留专业的少年及家事审判庭。全市法院将未成年人审判法庭改造成“圆桌法庭”“心形法庭”等特殊法庭,营造宽松庭审环境。全市法院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审判队伍建设,抽调业务骨干、审判专家组成专门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团队,实现审判队伍专业化。四是积极争取支持,构建各方参与的司法保护体系。全市法院依托“社会一条龙”和“政法一条龙”工作平台,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牵头、院校指导、社会协同、各方参与”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化工作体系。完善青少年犯罪预防的社会联动体系,与市教育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连云港市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实施方案》,引导青少年加强自护,遏制未成年人犯罪。持续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校园”活动,邀请学校小记者团、师生代表参观法院、帮教基地、观摩模拟法庭,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法治宣讲体系。
随后,市中院少家庭庭长肖红从探望权行使、子女抚养、校园伤害等多角度评析通报了6起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典型案例。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市中院召开此次新闻发布会并“以案释法”,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维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的完善,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向阳而生。
新闻发布会由市中院新闻处处长王和明主持。新华网、新华日报、现代快报、扬子晚报、江苏广电、中国江苏网、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连云港电视台、港城365、连云港发布、网易新闻、国际商报等多家媒体线上线下受邀参加了此次新闻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