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严格落实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行要求,对照《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实体化运行工作导则》,不断加强执行指挥中心的硬件建设,配齐配强人员队伍,着力推进制度建设,执行执挥中心的各项功能得到有效发挥,结收案比、实际执行率、网拍率等主要质效指标稳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执行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设新的执行指挥中心,执行“854”模式实体化运行的硬件设施水平明显提升
2019年,连云法院建设新的执行指挥中心,并于11月28日正式揭牌运行。该中心严格按照省高院“854”模式的要求,设立了执行服务中心、执行事务集约办理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等功能平台,承担立案登记、初次接待、网络查控等八类事务性工作,提供视频会商等五类技术服务,承担繁简分流等四项管理职责。新执行指挥中心充分发挥平台化信息优势,实现执行团队人、财、物信息资源科学整合,推动执行功能由原有的简单叠加向深度融合转变,全面提升了执行集约化和规范化水平。
配齐配强执行指挥中心力量,执行“854”模式实体化运行的人员保障有力
执行指挥中心共配备人员15名,超过执行局全局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执行指挥中心主任由执行局长兼任,另设一名专职副主任,由一名管理经验丰富的执行局副局长担任,具体负责执行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配备工作人员13名,依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初次接待、信访接待、格式化文书制作、网络查控、失信惩戒、传统查控、网拍辅助、流程管理等事项的集约化办理以及终本案件管理等工作。较强的工作力量配备和明确的职责分工,为执行指挥中心的实体化运行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力保障,有力推动了连云区法院执行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的提升。
完善执行规章制度建设,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健全
连云区法院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款物交接管理的有关规定》,强化案款支付审批管理,严格落实一案一账号制度,有力规范了执行付款行为。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执行异议(监督)案件管理的规定》,规定了移送执行异议的时限和移送材料的要求,维护了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异议权利。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产处置若干问题的规定》,细化财产处置的节点期限要求,规范财产处置行为,有力约束了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拖延执行等不规范行为。出台《关于执行“854”模式实体化运行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从审查立案、繁简分流、结案管理等方面对落实“854”模式模式实体化运行导则做了详细的规定,设置1个简易执行团队、2个执行实施团队和1个财产处置团队,分别负责简易执行案件、一次有效执行案件、普通执行案件的执行和财产集约评估处置工作,“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长效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充分发挥指挥中心“最强大脑”功能,执行工作集约化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
2019年,连云法院“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法定期限内结案率、终本合格率、执行信访办结率、结案率”四个核心指标实现了动态达标,实际执结率等7个执行质效指标在全市基层法院名列前茅。今年一季度,因受新冠肺炎影响,线下执行工作无法开展,连云法院充分发挥执行指挥中心网络查控、委托执行、失信惩戒等功能,转变执行方式,创新执行方法,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一季度收案351件,结案311件,结收案比88.6%,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5.29%,保全率100%,执行工作继续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