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淮安区法院打造“河枫景宁”融合法庭金字招牌
2025-07-07 15:45: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作者:淮安市淮安区法院

近年来,淮安区法院以创新实践回应时代召唤,在千年古镇河下打造“河枫景宁”融合法庭,用“四调联动”机制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从红色基因到四调联动,从文旅护航到法治宣传,淮安区法院用创新实践诠释着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深刻内涵。如今,“河枫景宁”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法治的种子正在基层治理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红色引擎:海棠花开别样红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周恩来纪念馆内,淮安区法院的党员干警正在重温入党誓词。“我们每月都会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要让红色基因融入司法血脉。”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波介绍道。

据了解,淮安区法院深挖周恩来故里红色资源,打造“海棠映徽”党建品牌,组建“海棠红”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队。在这里,法官们定期重温入党誓词,将“六个杰出楷模”精神融入司法实践,培育出根治欠薪联动机制、“道易赔”工作站、“金融易调”等多个司法品牌,该院集体及相关审判庭室先后荣获“2024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2021年度全省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法院金融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四轮驱动:解纷按下快进键

“法官,我在平台订的民宿到店却没房间了,这大晚上的让我去哪儿住?”今年清明假期首日,南京游客李先生拉着行李箱找到河下古镇“优+”融合法庭。

这起看似简单的订房纠纷,背后却牵涉平台、商户、第三方代理商等多方责任。

法庭立即启动“四调联动”响应机制:街道调委会老调解员赵师傅第一时间安抚游客情绪,联系商户核实情况; 第三方调解机构东南民商事调解中心工作人员为游客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驻点法官提出“退款+赔偿”的调解方案,指导双方现场履行;特邀调解员、区政协委员为游客找到一家住宿条件和价格相当的新民宿。

“真没想到,不到3小时问题就解决。”李先生看着手机退款到账通知感慨道。

这样的“闪电调解”得益于淮安区法院打造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过去这类纠纷都要走诉讼程序,现在八成以上在诉前就能化解。”法官李扬指着墙上的“解纷流程图”介绍:“我们就像医院的‘分诊台’,小纠纷‘门诊调解’,专业纠纷‘专科会诊’,重大纠纷才‘住院治疗’。

文旅护航:扫码解锁“妙锦囊”

漫步在古镇的石板路上,一个个造型古朴的“法治二维码”标牌格外醒目,游客只需手机扫码,就能获取量身定制的法律服务。

这套由淮安区法院开发的“法治二维码矩阵”系统,包含5个实体普法点、30个普法短视频、20类电子合同模板、10个维权案例动画。数据显示,系统运行以来扫码量突破2万人次,相关法律咨询量增长25%。

“快看,法官阿姨们演得真像!"周末的河下大戏楼里,孩子们指着舞台上的法治情景剧《网购陷阱记》兴奋地拍手。这部由真实案例改编的普法剧,通过生动演绎“网购维权”全过程,让200多名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法律知识。

如今,这种“情景剧+普法”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古镇法治宣传的品牌活动。淮安区法院联合文化馆,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淮剧、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每月在大戏楼举办法治文艺汇演。今年以来,古镇已演出《彩礼那些事》《网购陷阱记》等法治剧目12场,场场爆满。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