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法院大东法庭:田间地头解纷争
2024-01-16 15:11: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近年来,涟水县法院大东法庭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深化“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以“一法庭一品牌”为抓手,坚持人民法庭“三个便于”、紧盯“三个服务”、着眼“三个优化”,聚焦土地资源纠纷专业化审理,苦练“内功”,巧借“外力”,让人民法庭在发挥优势中赢得口碑,当地群众将大东法庭亲切称之为“家门口的法庭”。 
巧借外力 助力重点项目落地
  初秋的清晨,位于涟水县红窑镇金城村的春竺芦笋产业园大棚里,一根根芦笋青翠鲜嫩,长势喜人。笋农们忙活着采摘,将一筐筐芦笋运到加工厂,工人们按照规格分拣、打包、冷藏、装车,发往全国各地,小小芦笋为当地村民带来增收喜悦。可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产业当初居然差点因为一起纠纷与当地村民“擦肩而过”。大东人民法庭庭长何志强对该案的化解过程历历在目,回想起来,感慨万千。  
  位于金城村的原金城小学系原告单位所属村小,始建于1950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逐渐弃用。2021年,为保障芦笋产业园项目落地,原告会同镇村需要使用原金城小学校舍土地,被告刘某出面阻拦,称校舍系从原涟水县浅集办事处那里购买,并且被告已使用多年。原告涟水县浅集中心小学、红窑镇政府、金城村委会多次与被告沟通未果,诉至法院,要求排除妨害。  
  承办人何志强接到该案后,多次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仔细分析案情后认为,如果就案办案,周期太长,招商引资项目可能“泡汤”,但结合双方当事人强硬的态度,调解结案的难度太大,感觉案件相当“棘手”。 
  本着服务大局的思路,承办人再三考虑后,依然决定再调解试试看,只是这次他换了个方法。承办人通过该院“1+3”人大代表联络工作相关体系制度,找到了红窑镇人大副主席薛进军,想利用人大代表在当地良好的群众基础,或许双方还能坐下谈一谈。 
  这招果然“一针见血”,经过他们互相交叉做原被告思想工作,仅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双方当事人都作出让步,最终调解结案。该案系大东法庭充分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巧解纠纷的典型案件。无独有偶,发生在辖区的一起陈某两兄弟分家析产纠纷案,承办人通过多次走访村委会、街坊邻居、当事人的其他兄弟姐妹,并在涉案房屋前开展巡回审判,最终双方服判息诉。后该案被收录在由最高法和中华司法研究会主办的《全国法院系统新时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一等奖案例集》中,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能动司法 推动诉源治理见实效
  “司法助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既能惠及广大群众,也能更好地释放发展红利,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土地资源特色法庭,要通过深入摸排,对涉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相关案件,把调解工作做足做实,在维护农民长远利益、化解各种涉农纠纷方面下功夫。”9月26日,涟水法院召开“特色法庭创建暨司法护航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该院党组成员、审委会专职委员刘加翀谈到如何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切实提升司法助力乡村振兴时说。
  2023年4月28日,大东法庭辖区某村委会与承包人王某签订承包合同,载明将村内近乎废弃的水渠堆发包给王某种植蔬菜水果等,后村民不同意导致土地迟迟无法交付,故王某起诉村委会解除合同并退还承包金。
  承办人接到案件后,见该土地流转行为合理合法,还能为村集体增收,便未一判了之,而是组织双方了解具体情况,找出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最终,配合村委会通过走访入户释法宣传,做通了群众思想工作。
  大东法庭主动对接当地乡镇党委政府,精准发挥司法案件“晴雨表”作用,在原有相对成熟措施的基础上,打造“司法助力乡村振兴联动中心2.0版”,合理预测矛盾纠纷多发易发领域,以司法建议、专题座谈等形式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反馈;实行“一村一顾问”,组织法官、法官助理担任乡村法律顾问,个性化制作、赠送审判白皮书30余份,对乡镇涉案情况、发展趋势等作出分析、通报,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乡村依法治理;推动“法官进格”常态化、“司法服务”精细化,开展一对一法治服务,建立工作联系群,密切对接网格员,综合运用入户走访、线索摸排、纠纷研判等手段,强化诉源治理,将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党建引领 激活为民服务细胞
  近年来,大东法庭坚持“党建带队建,队建促审判”思路,每周开展党员活动日,学习党章党规入脑入心;在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期间,全庭干警共撰写读书笔记600余篇,心得体会300多篇;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活动,被省法院、共青团省委联合表彰为省级“青年文明号”。  
  大东法庭将党建工作与“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相融合,一方面,通过激发以党员干警、人民调解员、乡贤等为代表的德治、自治力量,让群众力量在化解矛盾中活跃起来;另一方面,通过“以案释法”“教民避纷”“引导解纷”等方式激活基层解纷力量,把自治组织、乡贤典型等培育成一个个流动的解纷“便利店”。  
  此外,该庭还把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责任扛在肩上,主动对接“吹哨报到”,响应12368诉讼服务热线需求。积极推进“无讼村居”创建,加强与辖区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的工作对接,及时了解辖区内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和纠纷动态,广泛吸纳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调解,形成矛盾纠纷化解的强大合力。深入开展诉源治理,通过类案推送、以案释法、示范裁判等方式,加强批量纠纷涉诉风险的研判预警与源头管控;精准高效开展法律咨询、订单式普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辖区内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