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围绕市委提出的“争创基层治理全国样板区”目标任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打造“精网微格4.0”样板工程,全区大小554个网格和2085个微网格开展了无数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精网微格工程架起了社会治理的“四梁八柱”,同时铸就了坚强有力的网格工作队伍,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人物,黄码镇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李清华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
热爱一片土地,就用坚实的脚步去丈量
李清华紧跟社会治理工作现代化要求,不断自我革新,学习信息化办公知识,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和工作平台。“信息化、大数据是当前及时传递民情的工具,我能够掌握,也必须要掌握。”李清华说。与严格的自我要求相比,他的大局意识、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同样可贵。坚持走村入组充分掌握社会治理面上情况,指导全镇共划分为20个网格,细化为83个微网格,确保将全镇村、组、企业、工地等纳入基层治理一张网;推进实施《黄码镇微格长积分管理实施方案》,开展网格员、微格长培训36次;践行网格建设每日督查工作,对相关工作进行销号管理。在李清华的统筹调度下,黄码镇的网格建设完善度长期位居全区首位,他也连续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李主任对于我们众多网格员而言就像老师和家长,在他的指导下,工作开展有方向、有措施、有配合、更有底气。”邱庄村网格员丰蓉说。
守望一众网格,就用实干的热情去养护
社会治理网格在架构图上体现的是雷同的小块,而每个网格中都时刻散发出世情碰撞的烟火气,包罗社会发展的万千气象,“守格有责、守格尽责”成了李清华的座右铭。他主动对接公安、民政、人社、残联、医保、退役军人、卫健等条线,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全要素整合资源,逐项清扫盲区、痛点,确保相关帮扶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推进社会治理阵地建设,2015年牵头建成法治文化广场,推进11个村建成法治图书角、法治宣传栏、反邪教宣传栏等法治宣传阵地,2022年参与打造集电影院、阅览室、亲子活动室、矛盾调解中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网格“睦邻驿站”。扎实开展法治宣传、扫黑除恶和禁毒工作,近年度,组织网格员、微格长走访7000余户开展各项专题宣传和民情调查。“他用饱满的热诚和精准的措施,让黄码镇网格的管理更为精细、网格的血肉更为饱满、网格的力量更为凝聚。”黄码镇党委政法委员顾林翰说。
心系一方群众,就用优质的服务去关怀
社会治理网格化的内核是联系服务群众,用最贴近的空间和时间,去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对于群众而言,一“网”情深深几许?考验的便是网格队伍的服务意识和水平。在服务群众方面,李清华一直坚持要“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无论面对多复杂的疑难纠纷,他始终真心处理、调解,先后调解矛盾纠纷400余件,解决群众问题200余个,处置安全隐患80余起。对于矛盾化解工作,他不分是否工作时间,第一个到达现场沟通处置,确保群众的认同和满意。自疫情爆发以来,李清华牵头社会防控组工作,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不舍昼夜走访村民,摸清常住人员信息和来淮返淮人员情况,确保镇党委政府开展“精细化”人口管理。同时,李清华主动请缨带组值守交通卡口,每逢黄码大桥点位开展全员核酸,他早上6点前就完成场地布置,每天坚守点位12个小时,维护现场秩序。“李主任每天从早到晚带两个班次,我们劝他回去休息一会他也不回去,说为了往来群众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他在这里盯着才放心。”核酸检测点工作人员陈港说。
只有“枝叶关情”,才能“水木清华”。李清华用十年的时间紧密联系群众、耕耘网格建设,为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