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党建引领 网格赋能”构建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3-01-09 14:14:00

  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和平镇深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区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村治理为主线,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构建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格局。

  着力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治理“压舱石”
  “每天不往村民家转一转、看一看,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三闸村二组微网格长张金泉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微网格长在镇上还有96名,作为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不仅要做好片区住户摸排和信息登记工作,还要对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反馈。
  
  今年以来,和平镇深耕“精网微格4.0”工程,优化完善四级组织架构,在14个村25个网格基础上,按照50-100 户为基本单元标准,细分为97个微网格,明确党性素养高、群众信得过、工作能力强的老党员担任微网格长,参与乡村振兴、空间治理、矛盾化解等日常工作,定期全面走访网格内村民,完善“家庭档案”,动态掌握网格内实际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
  
  在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同时,和平镇还借助人居环境改造、集镇整治、农房改善等契机,建设镇网格管理服务中心、网格前哨工作站、睦邻驿站等活动场所12处,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同时搭建升级 “乡村振兴青年人才党支部”“老支书工作室”等基层党建“新载体”,不断提升党建阵地对群众吸引力,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
  聚焦机制优化,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
  “真没想到,我平日的举手之劳还能兑换礼品,太开心了!”齐湖村三组微网格长陈国强拿着积分兑换的食用油说。他通过办理民生实事、调解矛盾纠纷、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累计获得82积分,成为10月份全村积分排名第一的微网格长。
  
  “积分兑换礼品,可以充分调动微网格长为民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今村里干净、邻里和睦,这不就是我们的幸福生活嘛。”来村党群服务中心参观的村民为这项新制度竖起了大拇指。制度建设是改善基层治理局面的重要抓手,健全顺畅的机制和制度,既能管根本,又能见长效。今年以来,和平镇抢抓市级三级先导工程重大机遇,搭建“1+N+N”乡村振兴综合治理队伍,完善村党总支联系片区微网格长、片区微网格长联系普通群众的双联工作机制,健全治理点位责任网络,制定微网格长积分管理办法及积分细则,定期评定积分,实施积分兑换奖励,激发微网格长热情,切实打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除了积分制,清单制也成为乡村治理新的方法路径。该镇紧密结合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利用前哨工作站、睦邻驿站、党建主题广场、协商议事点等开展日常工作,细化综合治理队伍的运作模式,科学编制村级组织自治事项清单、协助政府工作清单、小微权力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等,厘清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社会组织、群众以及各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乡村治理赋能提效。
  完善共建共享,吹响乡村治理“新号角”
  “小区广场瓷砖出现多处损坏,这对老人和孩子是一个隐患”“小区停车位不足,很多私家车乱停乱放”……在秦墩村金康花园小区召开的一次协商议事会上,村两委和物业负责人、居民代表展开热烈讨论。
  
  金康花园小区是一个建成10余年的安置小区,住户来自不同行政村,人员情况相对复杂,积累问题多。“改哪里,村民出主意;怎么改,村民齐参与;好不好,村民来评价。”村委委员唐辉介绍,村部积极搭建“党建+物业”体系,联合打造“红色物业”,建立常态化联系帮助群众工作机制,各楼栋选配热心社区事业的党员中心户,设置“负面清单”专栏,进一步增强村党组织凝聚力。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是目标。今年以来,和平镇在自然村建立网格党建联系点,构建自然村片区网格党组织架构,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同时发动热心老支书、老党员投入到乡村治理中来,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庭院议事”制度,创新“党小组之家”“有事好商量”等务实管用的基层民主实现形式,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