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放过每一处疑点
作为全省第三批入额的“90后”女检察官,朱虹在经历公诉、侦查监督等部门历练后,成为该院重罪办案团队的负责人,专门办理重大刑事犯罪案件,疑难点想要逃过她的双眼并非易事。2020年7月,田某故意杀人(未遂)案在案发后,迅速引起了各方关注。作为该案的承办检察官,在讯问嫌疑人时,他始终辩称自己只想教训一下、没想杀人。嫌疑人的矢口否认加上没有其他证据予以佐证,主观故意认定困难使案件办理陷入僵局。
“困难就不办了吗?如何破局?”为了寻找那“消失”的答案,朱虹反复审阅卷宗、梳理细节特征,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嫌疑人一直稳定供述“我砍了他几刀,但都没见血,前面几刀根本没砍到他身上。”这个细节让她想到如果能找到证据证明前面几刀都砍到的情况下、仍持续追砍直至朝致命部位捅刺,主观故意就显而易见了。想到这,朱虹立马将补证思路与侦查机关承办人沟通,却被告知被害人身体烧伤严重已看不出有其他伤口,当日所着衣物也没找到,刚发现的线索又断了。为继续寻找突破口,她决定自行侦查,亲自复勘现场、下乡走访,当得知被害人母亲没舍得扔掉沾有儿子血迹的衣服时,她舒了一口气。虽然这时距离案发已有数月、血衣上早已长满霉点,但血衣上的多处刀口却清晰可见、嫌疑人的谎言不攻自破。最终,通过充足的证据对犯罪嫌疑人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办好每一个“小案”
在朱虹看来,每一个刑事和解案件的背后,都是一个烟火家庭,而这样一个烟火家庭关系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方方面面。2021年9月的一起故意伤害案件引发了她的深思。王某与钱某二人系邻居,钱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要将地里的黄豆拖回家,必须经过王某家的稻茬地,王某觉得土壤被压板了,来年不利于种庄稼,便将三轮车横停在田中不让钱某的拖拉机经过,为此二人发生争执,王某致钱某脚踝受伤,轻伤二级。审查起诉时,朱虹通过了解得知二人十几年前就有积怨未化解,所以才有了前面那“不合人情”的一幕发生。
由于该案的事实很清楚、证据也很充分,写个起诉书就能结案。可是,作为承办检察官,朱虹认为一纸起诉书并不是化解矛盾的良方。为了彻底让两家的心结解开,朱虹多次走访当事人和村委会,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并和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起做嫌疑人儿子的思想工作、让其替父赔偿钱某的医药费和各项损失,积极促成双方达成刑事和解。最终,检察机关对王某构成故意伤害罪,依法作出不起诉决定,两家人握手言和,多年的恩怨也随之消散。“真没有想到我们检察官会对这样的‘小案’如此费心和上心,这个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无疑对我们村的安定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听到检察机关对王某做出不起诉决定后,王某所在村的村委会负责人激动地说道。
应对每一次挑战
洪泽湖全面禁捕,非法捕捞水生动物得到有力压降,但非法捕捞植物行为却明显增多,实践中一直是关注的“盲点”。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盯上了洪泽湖中的水生植物,有着“水上人参”美誉的——芡实。
2021年夏天,一起在洪泽湖非法捕捞芡实案件就让朱虹蹙了眉头,犯罪嫌疑人李某在明知洪泽湖全面禁捕的情况下,以两艘机吸螺蚬船进行野蛮式捕捞,后经现场称重李某等人共捕捞芡实3270.5公斤、螺蛳51公斤。该案中一方面是非法捕捞水生植物对湖底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损坏,另一方面是经翻阅各类法学书籍、检索法学类权威网站均未找到类似非法捕捞水生植物案例的判决,水生植物是不是水产品?案件是办还是不办?一直困扰着她。由于案件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知识,朱虹主动联系省、市相关部门的专家,通过他们对专业名词的解读、对捕捞设备危害性的鉴定以及对洪泽湖水域造成的现实破坏和潜在危害的认定后,依法对全国首例非法捕捞水生植物案提起公诉。
庭审当天来自公安、渔政、部分渔民代表等观摩庭审,朱虹当庭对李某等人开展法庭教育,并呼吁全社会都要成为守护美好家园的责任主体,该案的办理对洪泽湖全面禁捕政策起到良好的宣传效果,也对其他蠢蠢欲动想打水生植物主意的不法分子起到有力的震慑和警示作用。
回首走过的路,一个个镜头白驹过隙般掠过,但是守护公平正义的初心始终没有变过。她说:“我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都是些平凡又普通的小事。但是,我希望这些泛着微光的小事,哪怕能够推动法治进步一微米,那就是不小的事。”今后的她将继续怀揣梦想,以一名新时代检察人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做一名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肩上有责的人民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