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坤:铁肩担道义的优秀法官
2021-06-24 10:08:00
 

  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似乎他应该是一副不苟言笑、冰冷严肃的形象,然而,实际的他雷厉风行,担当作为,却也同时细嗅蔷薇,性情坦率,他就是崔建坤,现任淮安市淮阴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近年来,他多次获得淮安市“优秀法官”、市“践行恩来精神争当忠诚卫士先进个人”、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些荣誉背后的故事。 

 

  工作常显担当 

  “不能放过一个罪犯,也绝不能冤枉一个无罪的人。”是铭记于他心中的工作准绳。 

  2021年初,他承办了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是一名正在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向朋友索要借款时发生打斗。因被告人已经是缓刑犯的身份,很可能面临撤销缓刑、收监执行的风险。然而面对似是而非的事实,罪与非罪的争议,他秉持着谨慎的态度,设身处地地了解情况,逐字逐句辨析证据链中的聊天记录内容。最终,案件经反复研讨和审判委员会讨论,宣告罪犯继续进行社区矫正。 

  只言片语可以概括一个案件,却很难概括案件背后的原委。这样认真、谨慎的态度,他延续到经手的每一起案件上。 

  在审理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时,因投资人损失惨重,投资项目却没有留下实质证据,证据少之又少,他利用下班时间翻阅卷宗中的账户明细,仔细查找“投资”去向,字里行间发现案件疑点,反复询问被害人,最终在对犯罪行为准确定性的基础上做出判决,达到了震慑犯罪的良好效果。 

  一件普通的案件如此耗费精力,他却觉得非常值得:“我这一个晚上,哪里比得上这些人的一生呢。”正是秉承这样的敬畏之心,他才能在工作中保持真性情,无畏探寻法律真相,慎断且敢断。 

  处事常含真情 

  法律条文是文字的冰冷堆砌,但是法官的一言一行却体现着人性的温度。他手握戒律,却常含真情,并未倚赖刑罚为结案的唯一手段,而是尝试多维思考沟通、换位思考,去解决每一桩案件。 

  处理伤害类案件,尤其有一定基础关系的伤害类案件是刑事法官的一大难题。案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复杂,民事调解难度大,在刑事阶段如果仅仅一判了之,虽不影响审判,但被害人无法获得相应的赔偿,后续的民事诉讼等一系列诉累,化解矛盾也无从谈起。遇到这样的案件,他能调则调,一以贯之,甚至经常利用休息日时间去沟通协商。因此,他承办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撤率达到90%以上。 

  在一件父子间的故意伤害案中,他又遇到了新难题:被告人与被害人是亲戚关系,因被告人经常在外赌博,两人因此事经常争执。在案发当日的争吵中,激怒之下的被告人开车撞飞被害人,造成被害人重伤。这样的案件如果仅依靠审判工作并不能完全解决矛盾,结果只能是一方面临高额医药费和缠绵的伤势,而一方面临多年高墙铁网。 

  面对这样的激化矛盾,崔建坤对调解工作也曾想打“退堂鼓”。然而想到双方常年结下仇怨,老死不相往来,他还是坚持了自己耐心开导的工作方法。同时,为避免矛盾升级,他联系到被告人其他亲戚参与协商,适当运用调解技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达成不仅仅局限于经济赔偿的调解方案。 

  信仰真诚坚定 

  作为一名老党员了、一名刑事审判法官,每每有新的法条出台,他就第一时间买书、学习最新的。 

  刑事案件充斥着爆发的负能量,发生原因复杂,法官的正确应对尤为重要,不仅要做好案件的审理判决,还要时时注意保障工作。为此,崔庭长总会在案件开庭之前,早早地安排妥当。联系法警队维护秩序、协调检察院、提前与公安沟通相关事宜……事无巨细,也面面俱到。 

  2004年进入法院,2012年开始独立承办案件,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奋斗于刑事审判一线,承办了千余起刑事案件,尚无一起被发改,其中不乏一大批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精品案件。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他还多次参与普法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将法律知识传递进企业和校园等场所。法治,是他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每一桩刑事案件背后可能都存在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一次刑事判决都意味着某个家庭命运的改变。一名优秀的刑事法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彰显正义的同时做到情、理、法兼顾,在平凡工作中践行司法为民的庄严承诺?这个问题在崔建坤心中也许没有答案,但十年漫漫长路,他已用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复。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