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娟锋工作室”“四分工作法”化解矛盾显实效
2021-06-21 15:54:00

   

    2018年以来,淮安市拘留所立足职能、着眼大局,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核心,以“柳娟锋工作室”社会矛盾化解品牌打造为牵引,探索总结出“人员分类处置、力量分层联动、氛围分景构建、机制分步深入”的矛盾化解“四分工作法”,先后排查社会矛盾纠纷620余起,成功化解520余起,消除了大量社会不稳定因素。市拘留所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集体”,所长柳娟锋于20213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区别对象情形,分类化解处置 

  

    前置源头关口,明确重点对象。认真落实“望闻问切”问诊式工作方法,向办案人员了解相关案情,大致判断是否存在可能存在或引发突出矛盾的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矛盾。 

 

    做实入所谈话,细致掌握情况。落实入所人员“四必”谈心机制,即个人情况、家庭概况、矛盾成因、诉求顾虑必谈,从源头进行矛盾风险的评估定级。近三年来,共形成谈心谈话材料250份,排查风险隐患187个,均及时采取措施、推动化解。 

 

    针对不同人员,分类落实措施。将入所人员划分为“蓝、黄、橙、红”四色类别,针对性采取教育引导、个别谈话、法律宣讲、亲情感化、点对点帮教等矛盾化解措施。 

  促发内外联动,形成化解合力 

  

    整合内部资源,打造精英团队。2018年拘留所启动“柳娟锋矛盾化解工作室”创建工作,根据会教育、懂心理、善调解、精法律等不同需求方向,抽调所内有相关能力特长的民警组成工作团队,确保了各项工作措施责任到人、落到实处。 

 

    借助警种优势,提升转教成效。积极打通公安内部协作渠道,主动邀请市公安局相关警种部门专家骨干来所为在押人员授课,用专业知识、到位解读助力转教工作。 

 

    加强外部联动,合力钝化矛盾。充分动员妇联、工会、民政、劳动保障、行业协会、人民调解等各个方面力量,实现矛盾排查、矛盾调处、跟踪回访、通报报告、政策兑现、奖励激励等各个工作环节有制度、有规范。 

  细化方法手段,强化氛围营造 

  

    大力营造普法氛围。通过每日开展法律教育,每周开展一次法律考试、法制教育,与律师事务所建立法律援助机制等方式,让被拘留人切实养成知法、懂法、尊法的意识。 

 

    大力营造温情氛围。联合市慧容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创新打造“心灵驿站”,配备4名心理咨询师,以求知学堂、红歌赛场、心理聊天室等手段,对被拘留人员施以心理干预。 

 

    大力营造警示氛围。与市内5所大中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先后组织大中专院校学生1500人次来所进行警示教育。 

  积极总结固化,完善工作机制 

    完善台账建档机制。逐人逐案制定调解工作方案,使调解工作达到有时间、有对象、有过程、有结果、有记录“五有”标准。截至目前,工作室共建立矛盾化解工作台账90册,实现了调解重点对象100%全覆盖。 

 

    完善跟踪化解机制。内部,及时梳理汇总民警掌握的矛盾线索;外部,健全跟踪化解机制,推动问题化解。 

 

    完善衔接推广机制。对突出矛盾需要落实化解工作的,在监管场所内部形成良性循环互动,有效预防、减少因衔接不力导致的矛盾发酵升级。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