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所长,我能叫你一声妈妈吗?”在即将走出淮安市拘留所大门的最后一刻,被监管人员小马双眼噙泪地对所长柳娟锋说。
“傻孩子,我就是你在这里的妈妈。但答应我,出了这道铁门,就要永远忘记我这个妈妈,忘记这段经历,好好开始新生活!”柳娟锋拉起小马的手叮嘱。
在淮安市拘留所的高墙铁窗内,所长柳娟锋已经记不得这是她第几次陪着被监管人员迎接新春了。她说,这个每年接收被监管人员3500余人次的拘留所,迄今已保持连续21年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依托实践中独创“心灵驿站”,全所民警从多方面帮扶被监管人员重拾自爱、自尊、自信,引领无数人生的迷途者重新找到回头路。因表现突出,2019年以来,淮安市拘留所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一次,所长柳娟锋也荣获2019年江苏最美警察提名奖。
“心灯关爱” 点燃“心灵”
20岁的女孩小马,父母都是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穷苦船民,而她却在“闯荡”社会过程中沦为“失足妇女”。身染恶疾、亲朋厌弃,让小马更加消极厌世。但在被监管期间,拘留所所长柳娟锋不但陪她积极治疗,还从自家带饭菜给她补充营养。吃着手中饭,泪往心里流,小马本已千疮百孔的心,被这一顿顿温热可口的饭菜、一次次推心置腹的心理疏导慢慢地修复、弥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主动与家人重归于好。
近年来,淮安市拘留所针对被拘留人员心理特点和思想变化,联合市紫薇星心理服务中心对被监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实施“心灯关爱”行动项目计划,即通过心理评估、心理疏导,进行个性心理治疗,促使其心理状态向良性方向转化,截至目前,已有累计1900余人次被监管人员接受“心灯关爱”项目治疗。
“这道高墙内不仅仅是惩治违法的场所,更是帮助迷途者找回人生方向的‘心灵驿站’。”柳娟锋介绍,所里的民警还自筹自建起“希望基金”,在元旦、春节、“六一”等重大节点及特殊情况下,对有经济困难、疾病残疾的被监管人员开展帮扶活动,藉此稳定被监管人员思想情绪,解决他们的生活之忧、燃眉之急。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发放1.6万余元,并资助十余名被监管人员返家车票款2000余元,让一个又一个走向封闭、沉寂的心灵被重新点燃。
“魅力课堂” 重塑“心灵”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2019年9月底,从拘留所高墙内飘出阵阵高亢的歌声。这是被监管人员在为“迎国庆·唱红歌”比赛在排练。每天下午唱一小时红歌,是拘留所“魅力课堂”中的一个环节。
“每天大家在一起唱红歌最热闹,感觉找回了很多被忘掉的东西。”被监管人员小赵在离开拘留所时,对他的监管民警一再表示感谢,十天的铁窗生涯让他重新找回了很多在“混社会”中丢失的朴素情感。
“爱国主义是所有人共通的情感,我们通过组织唱红歌把她激发出来,以充实被监管人员的精神世界。”副所长吴疆告诉记者,花艺培训、亲情演讲、瑜珈训练课、红歌比赛、敬老院献爱心……多年来,淮安市拘留所坚持“以法管人、以文育人、以德匡人、以情感人”的工作理念,累计开设8种、160余次所内“魅力课堂”,直接受众达4800余人次,监所仿佛变成了“大课堂”。淮安市拘留所正是以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净化、充实被监管人员的心灵,倾力帮助他们树立爱国、爱人、爱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获得了在拘人员及其亲属的一致好评。
“沟通虹桥” 拉近“心灵”
“寻股长,我以后再也不会给你们添麻烦了!”拘留期刚满的方老太用枯槁的手紧握住监管民警寻殊的手感恩说道。
2019年6月,68岁的方老太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带进拘留所,不巧的是在所内她突发脑梗被送往医院急救。更让人唏嘘的是,通知家属之后,子女却一个也没有露面!一直跟着忙前忙后的监管民警寻殊看到老人孤苦无依,主动留下陪护老人。方老太醒来的第一眼看见的便是这位年轻的女民警,不禁流下伤心与悔恨的泪水。一番真诚交流之后,老人充分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解开了心里多年的疙瘩。
工作中,淮安市拘留所“打磨”出针对被监管人员的入所把脉、合力解困、情感跟进、出所巩固“四步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法,促使85%以上的在拘涉及社会矛盾的违法人员认清违法本质,摆脱错误思想,顺利回归正途。为公安机关提供破案线索、积极协助破案,还专门建立“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2019年至今,成功化解社会矛盾145起,深挖违法犯罪线索84条,协助破获各类治安刑事案件55起,有效开辟了公安机关矛盾化解、打击犯罪的第二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