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淮阴:“三点齐发”全面释放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加速度”
2020-08-18 14:50:00

  7月11日,淮安市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揭牌;7月15日,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行政审批局揭牌。截至目前,淮阴区13个镇街的“一办六局两中心”职能机构已经全部挂牌到位。在这一轮的镇街“三整合”改革中,该区进一步下放权限、下沉力量,把更多的资源、管理、服务放到基层,真正提高了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今年以来,淮安市淮阴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按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部署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用系统思维把握社会治理流程,坚持以精准创新推动治理机制优化,全力以赴用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点的有力突破,带动试点创建工作整体面的有效提升。 

  

  淮阴区网格化社会治理网格员和巡逻车上岗

  “合伙人”上岗,为基层打造“全科网格” 

 

  在淮阴区长江路街道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内,只要轻触蓝色电子大屏,街道网格化治理区域图便跃然“屏”上,辖区内31个网格党支部亮起。长江路街道营北社区葡萄路支部第二党小组组长张建国便在其中,这是他最近新添的“身份”——营北社区第二网格党支部书记和网格员。为发挥“网格支部+红手印”引领作用,长江路街道以现有网格划分为基础,成立网格党小组126个,打造营北社区第二网格党建工作站,让红色服务遍布辖区网格。  

  无独有偶,淮阴区五里派出所的辅警邱永琪最近也多了一个身份——“女子中队”成员。这是今年丁集镇“警网融合”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中着力打造的一支亲民服务型女子巡逻队,队伍成员均来自网格员和辅警。“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树立良好的执法形象,展现了我们网格化社会治理新风采,打造了集镇管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淮阴区丁集镇党委书记范晓东介绍。   

  淮阴区按照“资源要素更趋集约、多元共治更具活力、智能应用更加深入、平安主业更为专注”的思路,启动“网格建设规范提升工程”,深入推进网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和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实施“党网融合”和“警网融合”样板工程,实现网格员与党员、社区民警捆绑作业,推动“多元合一、一员多用”,延伸工作半径,拓宽基层治理纬度,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全面推动更多社会主体互动互信互惠,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责任共同体。 

  

  

  淮阴区组织召开物业公司座谈会

  “黑科技”助力,给社区装上“智慧大脑” 

  

  淮阴区左岸王府的智能安防社区系统首页显示着小区的3D影像图,点击进去就可以查看小区的各类信息,实有人口、房屋、单位和治安警情一览无余。淮阴区王家营街道双和社区党委书记张少卿说:“这里是智慧社区的‘大脑中枢’。”   

  今年,淮阴区以左岸王府小区为辐射点,建设集社区警务、矛盾化解、法治宣教、社区矫正等分中心一体运转,以社会治安视频监控、居民身份证自助办理、社区矫正对象自助矫正等智能系统集成应用的“智慧社区”,覆盖周边16个小区,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平台还创新性地将公安网、视频专网、智慧社区平台、淮安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接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指挥室,运用社区监控、人脸识别、WIFI嗅探、车辆微卡口等“黑科技”进行数据采集,实现扁平化一体联动管理。张少卿告诉记者,自智慧社区试点以来,小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可防性案件发案率明显降低,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科技赋能,不仅让社区更安全,服务也更贴心,我们感觉很幸福。”家住左岸王府小区的马女士说。   

  “计划三年内打造30个智慧技防小区。”淮阴公安分局指挥中心科技科科长邵正凯告诉记者,近年来,淮阴区坚持把以升级版“技防城”为重要载体的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作为强化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科技支撑、完善社会治理功能、增强群众安全感的支撑性工程来抓,聚焦技防网络全面升级、视频应用全面智能、基础支撑全面完善、视频资源全面共享、实战平台全面优化、工作机制全面形成“六个全面”目标,以区域电子防线、重点部位技防、移动图像监控“三张网络”和平安镇村建设、社会面治安监控加密补盲、小区视频监控改造联网“三项工程”为建设主体,凸显“智能防控、智慧管理”的特色亮点。 

  

  

淮阴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法官受到群众点赞

  “终点站”打造,让矛盾纠纷“一站化解” 

  

  近几年来,淮阴区城市化不断提高,新建楼盘小区密集出现,随之而来的是物业纠纷大量涌现,给进一步提升城市社会治理能力提出新课题。据淮阴区法院立案庭庭长王晓峰介绍,2014年区法院受理物业纠纷案件多达256件,而今年以来仅受理12件。这其中,淮阴区物业纠纷调处中心起了大作用。   

  2019年6月,淮阴区成立了全市首家物业纠纷调处中心,创新性地启动物业纠纷调处前置程序,把物业纠纷调解从庭前提前到了诉前。“过去,小区里物业、业主之间的矛盾如果反映到社区,往往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协调处理。问题解决周期长,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现在好了,到这个调解中心‘一站式’解决。”淮阴区法院法官、调解中心调解员安春宝深有体会地对记者说,“可以说形成了群众自治、行政管理、人民调解、司法裁决‘四位一体’的联动调处机制。”据了解,中心运行以来,受理物业纠纷380余起,成功调解纠纷286件,纠纷调处率和排查覆盖率达“双百”。  

  淮阴区深刻把握矛盾纠纷发展与化解趋势,创新实施“1+N”联动解纷模式建设,以非诉讼调解平台为支撑,打造了优化营商环境“有话好说”调解工作室、物业纠纷“物业调解工作室”、农业发展“三农绿色彩虹调解工作室”、和谐家庭“家事修复‘一中心五站点’工作室”、“亲情修复直通车”、医患纠纷“零”诉讼、审务党建“双结双促”法治乡村示范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一体化、审判护航打造“高新区法治新高地”等N个板块调解主体建设,让矛盾“中转站”变为“终点站”,全力推动实现公众安全感满意度,非诉讼矛盾纠纷调处数、矛盾纠纷调解率显著上升,民商事案件万人诉讼率、涉诉案件数、信访总数明显下降的“三升三降”目标。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