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钟楼:“社会协同”法律服务,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2023-09-12 10:46:00  来源:常州网

  “我是某团外卖的骑手,在送单的时候发生了车祸。我家是贫困户,希望你们能帮帮我。”这是常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团接到的第39个维权求助电话。在及时的法律援助下,法院判决由保险公司赔偿外卖小哥医疗费、住院费等各项合理损失。 

  由江苏东臻律师事务所、江苏钟鸣律师事务所和北京市盈科(常州)律师事务所等19家律师事务所组成的全省首家法律服务团为新就业群体提供的法律维权服务,是常州市钟楼区司法局高质量推进新就业群体法律服务工作的一个缩影。 

  由于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相对灵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迫切需要得到公益法律服务。钟楼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蒋磊介绍,区司法局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打包”法律咨询、普法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复议咨询、公证等司法行政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一站式”“套餐式”法律服务,进一步增强新就业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公益+多元”,构建“社会协同”格局

  “骑车送外卖肯定有风险的,特别是饭点的时候,单子多、时间赶、骑得快,确实容易出事故。”这是外卖小哥的切身感受。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作时间较长、职业伤害缺乏保障等问题,充分发挥新业态就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团专业优势,坚持“公益性、专业性、服务性”的服务宗旨,为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保安员、护工护理员等提供服务,全面提供法律知识培训、普法宣传、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民事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通过“小哥议事协商平台”,更加精准地掌握新就业群体的现实需求,使法律服务更具针对性、有效性。两年来,联动工会、人社等部门推动60余家新就业形态头部企业、平台企业、区域总部企业工会发挥作用,近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受益,有效地维护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

“线上+线下”,构建“全面普法”格局

  “我同事下班乘坐公交车时发生摔伤,算工伤吗?”“我工作快五年了,能享受几天年休假?”近日,钟楼区南大街司法所联合南大街街道总工会、双桂坊社区,走进辖区内户外劳动者驿站进行普法宣传,工作人员对困扰已久的法律问题热情耐心地一一予以解答。依托户外劳动者驿站,将法律服务、困难帮扶、健康关爱等贴心服务精准送到,精准惠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开展法律宣传,普及民法典、劳动合同法以及安全生产法及与其行业息息相关的法律宣传资料,引导他们参与普法学习,充分调动了户外劳动者们学法的积极性。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运用实际案例“以案释法”,全面讲解交通事故、劳动争议、拖欠工资等法律知识,切实增强了劳动者的法治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组建新业态法治讲师团,聚焦新业态行业特点,聚焦新业态依法经营、依法纳税、依法用工等内容,制定不同种类的“法治套餐”。今年1—5月份,围绕新就业群体合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0余场次。 

“服务+自治”,构建“示范带动”格局

  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了社区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有的成为了“法律明白人”,为居民送快递时,他们会“顺手”送上一份“反诈宣传单”,看见楼道张贴小广告时,他们会“顺手”清理乱张贴,遇到步履蹒跚的老人时,他们会“顺手”搀扶一下……“以前我们快递小哥每天的任务就是为居民送快递,工作内容很单一,大家普遍认为自己的职业社会认可度低,现在大家觉得工作有了使命感,也收获到了更多的社会认同。”顺丰速运站点业务部负责人宋强说道。通过劳动者驿站微信群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线下邀约,开展送法律、送温暖、送安全活动,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就业问题,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法治的阳光和温暖。同时,进一步了解新就业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倾听他们的“新”声,为做好该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和精准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悉,为了提升新就业群体职业获得感和社会认可度,钟楼区成立“新·网格”志愿服务队,聘请快递小哥任小区的兼职网格员。他们每天边工作边“找茬”,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不文明现象和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拍照+定位+语音”的形式发送至村社的“小哥随手拍”微信群,由村社专职网格员及时查收、迅速“派单”、高效处理,实现“小哥反映有人管、发挥作用有平台”的目标,进一步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