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公安刑侦工作视为一生的事业,将破案追凶作为自己毕生的责任。从20岁到60岁,52本工作日志,百余起重特大案件的侦破,是他对人民交出的答卷。他就是常州市公安局钟楼分局三级高级警长——张建明。
张建明,60岁,从警40年。工作以来,先后参与侦破1984年钟楼“6·18盗窃枪支抢劫案”、1998年新北持枪杀人抢劫案、1999年“9·2”故意杀人案、2000年新北周顺兴杀人分尸案等大案要案。2011年全国开展“清网行动”期间,其任刑侦副局长的原戚墅堰区公安分局为全省第一个完成100%清网目标的县级公安机关。2022年市公安局开展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张建明带领钟楼公安分局命案积案攻坚小组多次赶赴贵州、山东等地开展工作,成功侦破5起命案积案。从警以来,他荣获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2022年获评“常州最美警察”称号。
工作日志,记录风雨刑侦路
打开张建明的工作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52本工作日志,这是他几十年刑侦工作的“宝贝”。每本工作日志都是一个个故事、一次次总结。1984年的第一本工作日志早已泛黄,其中记录着1983年至1984年张建明参与办理的一起盗窃枪支抢劫案。
此案发生在1983年9月22日,因为案情重大,当时常州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了专案组,专项开展侦办工作。那时,一把手电、一个照相机、一个马蹄镜、一个放大镜、一打标尺,这些简单的器材撑起了该案的现场勘查工作,张建明利用它们没日没夜地寻找着办案线索。
1984年6月的一个雨夜,盗枪嫌疑人在市中心抢劫某食品店,开枪将一名售货员打成重伤。这次作案,犯罪嫌疑人暴露了长相特征。张建明所在的专案组缩小了办案范围,采集了上千个符合嫌疑人特征的指纹,通过十几个日夜的指纹比对,最终锁定了嫌疑人。
全力攻坚,永不言弃破命案
2001年7月23日晚11时许,原郊区公安分局北港派出所接110指令:在郊区某河滩处,发现一具女尸。多年来,该案一直未被侦破。
2022年,在侦查员的不懈努力下,发现了该案的重要证据。张建明受命继续负责该起案件的侦破工作,他立即成立专案组,组建专班,投入工作。经过缜密侦查,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张建明随即投入侦讯工作。张建明还多次组织专班进行商讨,屡赴上海与受害人家属见面,只为离案件真相更近一步。
2000年10月1日,常州发生了一起凶杀案,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市公安局领导和专案组顶着巨大压力侦办此案。通过侦查,发现周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但缺乏直接证据。周某,男,50多岁,经历丰富、能言善辩、为人狡诈,是摆在专案组面前的一块“难啃的骨头”。周某说:“你们抓错人了,搞下去肯定是冤假错案。”面对嚣张的对手,张建明用毫不退缩的回答从气势上压住了他:“没有抓错人,如果错了,你出去我进去。”
张建明和同志们一边审讯一边会商,不断调整策略,抓住周某的心绪波动,告诉他公安机关是如何收集固定运用证据的,警告其唯一出路只有好好认罪悔罪,才可能有一线生机。经过43天智慧和意志的比拼,案件终于有了突破。通过周某的交代,专案组在上海一家饮食店找到被他扔在那里的死者衣服鞋袜,还在其家中取暖器罩壳里搜到死者使用的手机。
临近退休,勇挑重担冲一线
张建明办事不推诿、遇事不回避,敬业奉献,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考虑个人荣辱。在各项工作中,如需协调沟通,张建明总是第一个上,他还经常给大家分享经验,帮助青年民警分析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凭借自身在刑警支队多年的丰富经验,张建明主动挑起分局追逃任务总指挥的担子,带领专案组成员多次奔赴西北各省进行线索排查和抓捕工作。办案地条件艰苦,他陪着专案组人员不厌其烦地做好现场勘查和调查走访工作,时时提振鼓舞着参战的每一位民警的士气。
近两年,在张建明的领导下、在参战民警的共同努力下,钟楼公安分局破获了3起10年以上命案积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