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11月29日下午,在位于溧阳市竹箦镇的江苏省新康监狱,一堂特殊的国学课正在讲授中,台下是一群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罪犯(以下简称涉艾罪犯)。
艾滋病病毒一旦染上将跟随终身。如何把这群特殊的罪犯改造好,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是江苏省常州市天目湖地区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和江苏省新康监狱近几年来重点探索创新的工作。
“为涉艾罪犯开设国学课,是今年探索形成的‘六助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内容之一。”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分党组书记、检察长刘继春介绍说,针对涉艾罪犯行为失范、身体患病、心理扭曲三重特点,检察院和监狱携手,共同制定情境借助、技培授助、健康救助、国学育助、社会协助和个人自助六项措施,构建一个处罚和矫正相结合的体系;通过这“六助一体”,最终让涉艾罪犯成为守法公民,融入社会。
(一)
当天,坐在台下的蔡某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做记录。
课后,他这样写道:“漫漫服刑路,虽困顿但终将过去,可在这一路向善的征途中,我们不能困顿失意、停滞不前。”
与几年前入狱时相比,蔡某仿佛换了个人。对此,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徐明芝说,几年来的感化教育终于让蔡某“浪子回头”。
蔡某在服刑前是某银行工作人员,因触犯刑法被判处无期徒刑,并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身染艾滋病病毒的蔡某入狱后就不抱有活着出去的希望,服刑期间常有消极言论,甚至出现自杀倾向,被监狱评估为高危型罪犯。
“他们确实犯了罪,人生进入最黑暗的阶段,甚至失去活下去的信心。但我们不会放弃对他们的改造,不会抛弃任何一个人。”徐明芝说,对于关押在监区的所有涉艾罪犯,除了定期进行健康治疗检查,检察院和监狱还联手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那些心理崩溃的罪犯,一方面用国学文化净化其心灵,另一方面用亲情来感化他们。
当时,蔡某家中还有妻儿和远在乡下务工的老父亲,蔡某的东窗事发让全家人蒙羞。60多岁的老父亲愤而远走他乡打工养家,妻儿也不肯来探望他。徐明芝深入监区,了解到蔡某的病情和内心想法后,通过多方做工作,终于请来了他的父亲。
“那次见面挺感人的。”江苏省新康监狱刑务矫正科科长葛娜说,刚开始,父子俩都不说话,在驻监检察官和管教干部的劝说下,两人才有一句没一句地聊起来。父亲答应他以后有时间就来探望,打工挣钱把孙子养育成人。说到动情处,蔡某终于忍不住失声痛哭,他向老父亲承诺,一定好好改造,余生的目标就是“养好小的,送走老的”。
不久,蔡某改变了对自我、疾病、未来的认知,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积极投入改造。此后,他多次获得监狱表扬,并因表现良好被减刑为有期徒刑。
今年,仅“国学课堂”受教育涉艾罪犯就达670人,有效强化了375名涉艾罪犯的改造监督。
(二)
监狱不是单纯的监禁与惩罚,而是要通过改造,让罪犯成为守法公民,重新回归社会。
去年9月出狱的马某走上社会后发现,幸亏有驻监检察官的持续关心,不然,他这样一名涉艾刑满释放人员要真正融入社会,相当困难。
马某等人可能面临的难处,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已提前为他们想到。在“六助一体”联动工作机制中,检察院、监狱、劳动保障、民政、疾控中心、爱心企业等多方联手,针对涉艾罪犯刑满释放后容易遭受社会歧视、工作难有着落,身体条件受限、工作技能掌握不足而导致谋生难、再犯罪率高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技能学校、培训机构等,开展适合涉艾罪犯的学习、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达到“惩、改、教、助、帮”的实际成效。
“天目湖地区检察院还探索社会多方协助途径,共同关心关爱涉艾刑满释放人员,帮助他们成功融入社会。”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兴生介绍说,社会协助的内容包括提供就业机会、艾滋病免费治疗、司法救助、家庭困难者纳入低保、子女学费减免、提供慈善捐助等。
马某就是社会协助措施的受惠者之一。此前,他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10个月,在检察机关和监狱的共同帮助下,他学到了一些制作手工艺品的技术,加上与家人的关系逐渐缓和,重燃生活信心。此后,因表现良好,马某两次减刑,于去年9月刑满释放。
出狱后,驻监检察官仍持续关心他,并与其临时居住地的街道、社区、企业等联系,介绍他的狱中表现,推荐合适工作,让他的生活早日步入正轨。“目前,马某已在江苏太仓一家企业找到了工作,月收入6000多元,身体状况保持良好,与家人关系也比较和谐。”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分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董静驰说。
据悉,2022年,天目湖地区检察院会同相关部门,对57人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为7人提供各类社会协助。
“涉艾罪犯的教育改造是罪犯改造领域的一项全球性实践难题,探索建构有效的‘惩、改、教、助、帮’机制是破解实践难题的重大创新。”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授魏昌东认为,检察机关与监狱以近年来涉艾罪犯改造经验为基础,以惩治与矫正功能体系立体化建设为目标,探索建立“六助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有利于切实提升涉艾罪犯的改造教育能力,对联动机制的实施与不断完善,具有重大的创新价值。
(三)
在江苏省新康监狱办公楼一楼,由检监两部门共同建设的涉艾“情境体验馆”于12月1日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家“涉艾罪犯矫正关爱中心”。
目前在建的场馆,将设立刑罚惩罚体验、患者生活体验、患者病程体验、毒品侵害体验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场馆建成后,参观者可以通过VR技术、图像、影像等开展情境体验。
“作为江苏省涉艾罪犯的集中关押点,‘情境借助’是‘六助一体’联动工作机制内容之一,可有效警示社会群众,实现艾滋病预防和涉艾人员犯罪预防的双重功能。”江苏省新康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曹殿亿介绍说,借助情境体验,还能进一步深化涉艾罪犯对自己犯罪行为的再认识,督促其认罪悔罪。
在“情境体验馆”建成前,监狱组织一批涉艾罪犯提前“体验”了部分项目,包括患者自述VR全景影片、艾滋病毒互动问答系统、“病毒大作战”等。
王某将于今年12月服刑结束,体验过后,他深深忏悔道:“国家和社会想尽办法在拯救我们,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改造?回归社会后,我要遵纪守法,通过劳动自食其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据悉,“情境体验馆”建成开放后,不仅要组织全省相关企事业单位、学生等社会各界群众来参观体验,还要让所有刑满释放涉艾人员在中心上“最后一课”。
“天目湖地区检察院和江苏省新康监狱携手聚焦新时代涉艾罪犯的身心健康和权利保障,最大限度促进涉艾罪犯认罪悔罪、重获新生,是解决涉艾罪犯教育改造难题的有力举措,具有很强的法治实践意义。”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院长张建教授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复制“六助一体”联动工作机制,更好地推动涉艾罪犯的高质量教育改造。
“四免一关怀”
“四免”:对符合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对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检测和咨询;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对艾滋病致孤儿童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关心关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