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百姓维权撑起“法治之伞” !常州金坛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见闻
2021-10-29 09:35: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2020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500余件,每万人受援率达到19.9,为受援人挽回损失3670余万元,“12348”热线累计接听解答咨询7135人次,满意率100%……


   2021年9月,常州市金坛区法律援助中心获评“江苏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这是他们深入推进“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交出的一份惠民成绩单。 

  “捍卫正义、维护公平”“手握法律、为民解忧”“敬业正直无愧标兵、法律卫士为民解忧”……在金坛区法律援助中心陈列室,墙上挂着一排锦旗,字里行间透着法治惠民的“温度”和“厚度”,同时也是对中心工作人员主动担当、热情服务、高效便捷办理法援案件的最高褒奖。 

  “一张清单”专解困难群众“急难愁盼” 

  “没想到政府这么重视,没想到办理得这么快,没想到我这样的情况也能得到无偿援助。”86日上午,家住金坛经开区的朱某在区法律援助中心如愿以偿拿到2万余元欠薪,连说了三句“没想到”。 

  今年年初,朱某所在的某家具厂因经营不善无故解除与其劳动关系,并以打欠条方式拖欠工资。78日,朱某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区法援中心问询。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认为朱某虽系城镇户口,但符合“对追索劳动报酬类事项,将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范围由农民工拓展至所有困难人群”新标准,于是当天指派法援律师办理代理手续。 

  金坛区法援中心主任杨小卫介绍说,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援助需求,金坛区司法局及时提请区政府调整法律援助对象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对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困境儿童、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同时取消事项范围限制;对追索劳动报酬类事项,将免于经济状况审查范围由农民工拓展至所有困难人群。 

  20203月起,金坛区还将因疫情导致的劳动报酬支付、劳动关系解除、工伤赔偿、房屋租赁等纠纷纳入了法律援助范围,绝大多数都是群众急难愁盼之事。  

  “一项工程”专为就业新态“遮风挡雨” 

  陈某是一名网络平台安装工。20208月在接到平台派单后,前往金坛某商场为一家品牌店更换海报,不幸发生坠落事故,造成头部及肢体多处受伤,为此背上了30万余元医疗费及后续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 

  “这是一起典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案件,陈某和网络平台属于雇佣关系还是承揽关系难以认定。”承办该案的法援律师夏旸介绍说,新就业形态在工时计算、薪酬支付、社保缴费、劳动保护条件等方面与传统劳动关系相比差异较大。在夏旸的帮助下,法院最终判决被告网络平台承担少部分赔偿责任。 

  今年,金坛区把为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专项法律援助列入“法援惠民生·拓展工程”,先后在区人社、残联、老龄委等部门建立针对特殊群体的各类法律援助工作站20家,通过降低援助门槛、部门联动受理,简化工作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等措施加大维权力度。  

  “一腔真情”传递法治为民“厚度温度” 

  家住金坛区金城镇的蒋女士,20205月在一次车祸中造成腿部伤残,多次向肇事方要求赔偿未果。在中心和法援律师的帮助下,蒋女士于今年初拿到了赔偿金。 

  蒋女士母亲卧病在床,弟弟患有智障,一家人挤在20多平米的旧房。为照料母亲和弟弟,蒋女士无奈辞去常州某医院护士工作,也丢掉了这个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 

  “一定要帮他们,不能让他们因案致贫!”走访之后,中心工作人员很快便协调当地民政部门,帮蒋女士一家申请重点帮扶。 

  “法律援助扶危救困,不仅要帮助‘讨说法’,更要帮忙‘谋出路’。”常州市金坛区司法局局长何云华说,下一步将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因灾致贫返贫人口法律需求动态调查,传递法治温度,践行为民情怀,探索建立法律援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保障重点人群,积极构建综合救助格局。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