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扮名医、海归专家给中老年人免费问诊,将廉价的保健食品包装成 几千甚至上万元的 " 内供特效药 ",推销给全国各地的中老年人。在常州武进警方的追查下,这个冒充名医实施保健品诈骗的团伙 50 余人落网,目前警方已查明该团伙骗了上千名中老年人,涉案金额近 500 万元。武进警方发布通告称,目前该团伙 24 名主要成员将进入诉讼程序,呼吁尚未报案的被害人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院士 " 推荐 " 内供药 ",老人花光 10 余万积蓄
现代快报记者从武进警方了解到,去年 10 月 23 日,年过六旬的陈大爷(化名)来到鸣凰派出所求助,希望警方帮 忙 " 找药 "。
陈大爷说,去年 7 月,他接到了自称是 " 国家某保健部门 " 工作人员的电话,询问了他的身体状况,得知他有过小 脑梗和中风过,就推荐了一款 " 内供药 "。说是这药是 " 别人买不到的国家专属保健品和药品 "。几分钟后,自 称是 " 国家健康中心 " 的 " 宋院士 " 打来了电话,极其耐心给陈大爷进行电话问诊,告诉陈大爷很多健康管理的 知识,还神秘地透露了一个好消息:国家刚研发了肝细胞肽的药品,对他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种药 品从不对外销售,都是内供给干部吃的。陈大爷只需要花 4000 元,就可以购买到这种药品,而且一次购买、终身 享用。
一听这话,陈大爷心动了。几天后,陈大爷收到了从北京寄来的 " 内供药 "。而且,那位 " 宋院士 " 每天打电话 嘘寒问暖,跟进他的病情,让陈大爷十分感动。进而在 " 宋院士 " 的推荐下,花了 10 多万积蓄,购买了各种的 " 内供药 "。
到了 9 月初," 宋院士 " 再次推荐 " 内供药 ",但陈大爷说自己没有钱再买新药了,结果 " 宋院士 " 就再也没有消 息了,之前承诺 " 终身享用 " 的药品也再没寄来过。无奈之下,陈大爷只好来向警方求助。
目标受众 " 精准投放,满满套路
根据线索,武进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很快确定了这是一个假冒名医问诊、销售保健品的诈骗团伙。今年 3 月至 7 月 侦查期间,武进警方共计出动 100 余人次,分赴河南、河北、山东、浙江、北京等地开展调查取证和追逃抓捕工作 ,捣毁这个诈骗团伙,抓获以吕某为首的 50 余名嫌疑人。
据办案民警介绍,吕某,今年 24 岁,初中学历。2016 年,吕某甲在北京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当电话销售员,几年 工作下来,熟练掌握了诈骗的话术和运营方式,便在 2019 年 5 月,自己开了家同类型的公司,一年后又将公司从北 京迁回老家河南濮阳,并招募了一批业务员。
据吕某交代,公司对客户群体有着 " 精准 " 的选择,专门选择中老年、三高、糖尿病的人群。三个业务员部门也 有一套完整话术:先通过打亲情牌,拉家常、关心病情,以建立信任,再有技巧的询问客户身体、家庭、用药治 疗史等情况,为客户诊断病情。
一部业务员自称为 " 北京爱健康服务中心 " 工作人员,负责向全国各地的老年人电话推荐免费的保健品套餐,只 需对方支付几十元的快递费即可,而这一类保健品,成本不超过十元。当老年人收到这些保健品套餐后,会发现 里面还附带了一份刮奖单,刮开抽奖,所有人都会发现自己中了价值千元的特等奖或一等奖,如果根据刮奖单上 的客服电话打回去,那么,二部业务员就 " 上线 " 了。
二部业务员通过给这些中老年人介绍奖品,询问身体状况等来判断对方是否有经济实力,是否有意向购买产品。 如果对方表现过有所顾虑的状况,三部的业务员就会紧跟出场。
三部的些业务员多会假扮成 " 哈佛医学院的名医 ",或 " 中科院的院士 ",对老年人嘘寒问暖、耐心问诊,建立 信任后,根据对方的工作、退休等情况,判断经济实力,进而推荐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 " 内供药 "。这时,大多 数老年人都已经信任了 " 名医 "、" 院士 " 的治疗方案,毫不犹豫的掏钱购买。而这些 " 内供药 " 实则为普通食 品,进价都在只要几十元。
还有被骗的市民快来报案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办案民警共计梳理核对订单数据 2.4 万余条,电话录音 100 多万条,发现确认诈骗罪受害人 1005 名,涉案金额近 500 万元。目前,涉案的吕某等人 24 名主要成员被移送审查起诉,下一步将进入诉讼程序。武 进警方发布通告,呼吁被害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并制作报案笔录。武进警方联系人:王警官、朱警官,电话 :0519-86531255 86580077,联系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新中路 6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