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警格+网格”联动共治,为群租房装上“安全锁”!
2020-11-26 14:08:00  来源:平安常州

  今年以来,常州经开区公安分局将群租房安全整治作为有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以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为契机,充分发挥“警格+网格”融合机制优势,推动建立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警政社一体化“大整治”格局,实现全区群租房信息采集、滚动排查、隐患整改全流程、闭环式管理。

  搭建专班,联动共治

   

  将群租房隐患整治工作纳入全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整体部署,由经开区党政领导牵头,公安、综治、建设、电力、消防等多部门搭建领导专班,压实各镇(街道)日常管理、隐患整治主体责任,职能部门指导支撑、协调监督责任,全区上下形成力量捆绑、协作配合、压力共担的大整治格局。经开区群租房安全整治的“整改办”设立在经开区公安分局,各地、各职能部门选派固定联络员,建立专门工作群,工作信息实时互通,工作情况每周汇总,工作形势每月研判,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手段力量同上,在全域营造严查、严管、严处的群租房安全管理氛围。制定《经开区群租房安全隐患整治标准》,明确整治范围、统一整治标准、规范整治流程,开展多部门联合督查、整治行动12场,现场解决重大隐患9处。

   

  经开区公安分局政治处主任陈建忠介绍,我们将群租房日常管理、隐患排查等具体工作纳入“警格+网格”综合网格职责,发动网格员、协管员、信息员等1803名辅助力量,拉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租房日常管理网络,组建50支群租房信息动态巡查队伍,全面排摸、动态掌握辖区新增群租房信息,配合做好隐患排查登记、分级分色管理,确保群租房底数清、情况明。

  一房一档,分色管理

   

  经开区公安分局按照房屋底数清、结构清、居住人员清、安全隐患清“四清”要求,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以社区网格为单元,以城中村、城郊结合部、校园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周边以及安置小区等为重点,按照“一房一档”的标准对群租房开展大排查、大起底。全区现有出租房屋6.09万余户,流动人口24.8万余人;其中群租房2784户,居住人员达8.6万,占流动人口总数34.7%。针对前期排查的群租房信息进行细致梳理、研判,根据房屋安全状况、人员复杂程度、隐患整治难度等情况,对群租房进行风险评估,按照红色高风险户有专人包干管、黄色较高风险户网格员每周查、蓝色一般风险户网格员定期查的标准,分级落实管理措施,做到户户有人管、力量有倾斜。经评估,列管红色高风险户599户、黄色较高风险户860户、蓝色一般风险户1325户;查处出租人不登记承租人信息和不履行安全管理责任行政案件176起,行政处罚176人。

   

  针对一般隐患由镇干部、村干部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实行包干,对高风险隐患由区整改办督办,向房东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并给予技术指导和协调帮助。房东整改完毕后申请验收,由网格长、网格员、暂管员上门验收,对符合要求的上报镇(街道)、区整改办,审核后予以销号。截至目前,已整改各类隐患6255条,其中重大隐患112条。

  打造样板,常态治理

   

  针对隐患整治期间梳理出来的房屋、治安、用电、燃气等突出安全隐患,根据不同类型的群租房,从实用性和安全性角度,制定群租房建设统一标准,由房东购买材料,村委组织电工帮助安装,乡镇对完成整改的进行奖励。在群租房较集中的横林、遥观镇分别试点建设镇西公寓和通济公寓示范点,建立微型消防站和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装置,为全区群租房整治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为提高网格员积极性,经开区公安分局率先在全市推行网格员微信红包奖励机制,制定网格员上报、区镇网格中心推送、同级公安机关审批的奖励流程和具体实施办法,根据隐患性质,对发现群租房重大安全隐患的网格员给予20到100元不等的微信红包奖励,先后奖励180人5200元,有效激发了网格员参与群租房管理的积极性,提升管理质态。

   

  此外,还创新开发全区群租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员和暂管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群租房及安全隐患后,现场通过手机APP采集、上传相关信息,并按照要求在15日内上门告知、30日内督促整改,镇(街道)整改办对各村(社区)上报的隐患整改情况进行网上审核和现场抽查,各级领导通过手机APP可以实时掌握整治情况,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可即时发布督办指令,为群租房常态化管理提供强大支撑。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