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探索“短平快”模式掀起全警大练兵热潮
顾燕 王修
“站住!立刻放下凶器!”面对警告,“持刀歹徒”依然疯狂地挥舞着刀斧砍来,在警告无效后,民警果断出击现场将歹徒制服。
这是近日江苏省常州市公安局金坛分局实战大练兵训练场上的一幕。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自全警实战大练兵开展以来,常州市公安机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个“铁一般”公安铁军重要指示,积极顺应素质强警新时代要求,坚持“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和实战实用实效的练兵原则,结合各警种岗位实际,创建基层所队“训练角”,实行“周周练”,探索基层实战训练“短平快”模式,推动全市公安机关迅速掀起练兵热潮。
建章立制,明确“逢晋必考”导向
“练就过硬本领要从头脑开始武装。”自全警实战大练兵开展以来,常州市公安局注重强化组织部署,细化工作责任,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将练兵成绩与单位评先和个人晋职晋级晋衔挂钩,进一步统一了全体民警和辅警“训练有为”的思想。
同时还制定了《全市公安机关能力提升三年训练规划》,深入推进实战化教育训练改革,全面开展实战培训。相继出台《常州市公安局民警警衔晋升训练管理规定(试行)》《常州市公安局警衔晋升训练学员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对参训对象、训练种类、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的考试考核、训练的组织管理、师资管理、训练机构和经费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并建立民警训练档案。
此外,实行“退训”和“后位促进”考核制度,该制度实施以来,共29名民警参加“后位促进”训练。在全省率先将公共基础科目达标作为晋职晋级晋衔的基本资格条件,明确“逢晋必考”导向,截止目前,共有1407名民警参加测试。
聚焦实战,强化“专业素质”能力
常州市公安局围绕民警能力薄弱环节,在基层所队建设训练角,实行周周练。探索“时间短,就近开展;重平时,抓日常和对警情快速处置”的基层实战训练“短平快”模式。
实战练兵期间,常州市公安局各单位组织一线执法民警和辅警开展执法能力提升、“第一现场”警情处置、法律法规知识、警务技能战术等4大类能力培训,提升民警综合执法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之上,开展练兵竞赛活动,推动形成尚武精神、自觉投入训练的浓厚氛围。在省公安厅组织的全警练兵考核竞赛活动中,常州市公安局连续6年综合成绩全省前三,蝉联“优胜公安局”,6次荣立集体二等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后,为进一步提升基层民警在疫情期间接处警及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全体民警涉疫警情的现场处置能力,根据实战要求,常州市公安局录制《疫情接触人员核查管控四步工作法》《公安民警道路卡口防疫检查要点》《举报类涉疫警情处置要点》等5个视频,获得一线民警的广泛好评,并被公安部、省公安厅公众号、微博转载发全国、全省推广学习。
共建共享,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为加强人才库建设,常州市公安局进一步加大教官选拔、轮换、淘汰力度,结合省公安厅高中级教官评聘活动,对全局现有专兼职教官、先进典型、业务尖兵等开展全方位排摸、筛选、总结,进一步完善专兼职教官评聘驻训机制。
此外,每年组织开展实战教官比武竞赛、公共科目练兵竞赛等集中比武竞赛活动,真正实现以赛促练、以赛促战、提升能力,并先后选送140名教官赴省公安厅或外省市公安局参加警务实战教官培训。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有警务技战术教官53人,基层警务技战术小教员208人,专(兼)职教官127人。
他们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人民公安大学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目前,常州市公安局已成为全国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现场教学基地、中国公安大学警务硕士实践基地、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指挥与战术学院学生实习基地,在革命化教育、实战化训练上趟出了新路,有力地保障了实战训练工作的需要。
与此同时,构建完善紧贴实战、实时更新、共建共享的常州公安“微课程”体系,探索建立实战能力训练“常州模式”。日前,江苏省公安厅评选出50件优秀“微课程”和10门精品课程,常州公安10件作品获奖,充分展示了常州警方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实战训练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