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全体网格员投入到战“疫”一线,秉持“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工作原则,牢牢驻守在防疫前沿。三井街道地处新北核心区域,现代化程度高,外资企业多,外籍返常人员多,面对新一轮的境外输入,网格办及时调整了防疫的范围、方式和手段,整合了辖区资源和优势,补齐了防疫短板,织密了“防疫网”。
在三井,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网格员队伍,他们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国籍,却有着相同的名字——网格员。病毒没有护照,疫情不分国籍。外国友人“走马上任”成为“洋”网格员,可谓是“中外搭配,干活不累”。
一、格中“翻译官”,语言技能满格。
“Thank you,health code is so cool!”外国友人拉着这位“临时”网格员的手,连声称赞道。他叫Henrik Hasen,来自丹麦,3月4日他在“翻译官”的帮助下终于有了自己的“常州健康码”,小小的绿色健康码让他在常州的生活、出行、工作更加便捷。
“常州健康码”是居民外出的主要凭据,为确保“格”中的所有居民人人有“码”,人人持“码”出行,网格员使出了“浑身解数”,线上线下多措并举,可外籍人士健康码的申领还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洋”网格员上任后,问题迎刃而解,打开“语言技能”,在线翻译外籍人士健康码的申领流程,形成英、日、韩三国语言版本,核定后发至各社区张贴在小区入口处,方便外国友人自主申领健康码。
二、格中“洋雷锋”,服务水平满格。
“外籍人士出入小区要出示什么证件?”“每天在家要测量并上报几次体温?”……眼前的场景是“洋”网格员Sedi正在接受网格员入户走访的“岗前培训”,一会儿sedi将为居住在三井的外籍友人上门进行防疫知识、政策的宣传。Sedi来自南非,目前在培训机构任职外教,志愿者招募令发出后第一时间报名成为了我们的“临时”网格员。
今天入户走访的第一位美国人名叫Careen,是杭州一所大学的留学生,放假后她选择和同学一起来常州短暂生活。Sedi的走访入户给Careen带来了意外的惊喜,Sedi向她宣传防疫小知识和注意事项,并用额温枪为Careen测量了体温,显示一切正常,两人微笑告别;走访的第二位美国人叫林达浪,有了经验的Sedi沟通更加顺畅,测量体温、疫情防控工作宣传,都在聊天式的对话中轻松完成。
鲜红的马甲,黝黑的肤色,这位“洋”网格员用行动诠释了“疫情无情,‘格’中有爱”的抗“疫”精神。
三、格中“洋老师”,教学质量满格。
中外志愿者的加入,充实了小网格“一格多员”的架构,让网格员队伍更加多元化、年轻化、国际化。在社区往来登记咨询人员不多的时候,“洋老师”们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为社区网格长和网格员们开设了简单的日常“多语课堂”,“こんにちは”“안녕히 가세요.”网格员吴孟新用笔在认真做着笔记,这两天他在洋老师的指点下,掌握了多种日常用语,为防疫期间服务外籍人士做足了准备。同时,针对辖区内网格长、兼职网格员年龄普遍偏大、语言接受慢的情况,“洋老师”们还贴心地准备了日常用语音译小卡片,让年长的网格员能用熟悉的“家乡话”流利地与外籍居民交流。三井社区的60后网格长徐洪非常认真地抄了一本小册子,用音译的方式与印度来常的马来西亚居民实现了无障碍沟通服务。“洋”网格员与专职网格员的搭配,使得社区服务外籍友人的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顺畅有序。
在疫情的大考中,网格化社会治理在不断向前延伸发展,“洋”网格员的加入,进一步充实了网格员队伍,激发了网格潜在能力,更好的发挥了“一格多员”的力量,“洋”网格员作为网格化抗疫工作中的小小缩影,恰恰是社会治理现代化、国际化趋势的最直接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