渚清沙白鸟飞回,岸绿天蓝江豚跃 南京江宁多元共治助力沿江岸线高质量发展
2021-03-24 14:36:00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下了这一总基调、大方向,中华民族母亲河自此开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

  作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大军中的一员,南京江宁拥有近20公里长江沿线,是万里长江流入南京、江苏的第一站。立足守好第一站,江宁区委、区政府近年来着力推进长江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先后拆除了沿江20 公里岸线的砂石码头,关闭了小选矿,种上了绿化带,划定了新济洲湿地公园、滨江水源保护区、马头山水源涵养区、生态公益林等生态红线,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如何让整治后的长江岸线焕发持久的生机活力?“三分治,七分管!”。2018年以来,江宁在辖区长江岸线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积极探索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多元共治”已经成为一个创新特征,实现了政府“独角戏”变社会“大合唱”的华丽转身。
 
  理顺管理体制,创新工作机制
 
  “这里怀疑有非法改装的采砂船!请立即进行排查!”2020年4月21日,江宁街道“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在长江航道铜井河河道出现可疑船只,中心网格员立即视频跟踪并派出公安巡逻艇进行现场查证,同时通知水政执法大队进行联合执法,最终成功扣押非法船只,移交水政执法人员处理。
  这次联动执法行动是江宁区“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日常工作缩影。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长江治理重要指示,也为保障长江江宁段水域生产、环境安全,自2018年以来,江宁理顺管理体制问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坚持全流域一盘棋的思想,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为抓手,从管理型向治理型转变,建立长江段专属网格“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由江宁街道、南京公安水上分局三山派出所牵头,联合辖区内海事、水务、水政、渔政、环保等17家管理单位及力量,共同承担长江段综合治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造了一支高效的网格员生力军队伍,确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九龙治水”各自为政变为“攥指成拳”共同发力,形成了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推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向小朋友宣传长江保护知识
  
  “何为‘蓝精灵’”?据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解释,江宁街道沿江段是国家江豚重点保护区,而江豚久赋有长江中的“微笑精灵”之美名,加上我们区网格logo和网格工作服皆为蓝色,因此用来形容致力于美丽江宁平安稳定建设的网格员们,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作“蓝精灵”。
  
  给参加长江大保护知识问答的小朋友发放江豚钥匙扣
  
 
  强化科技支撑,注重系统推进
  江宁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指挥调度平台的建设,着力建设融合了网格化系统、雪亮工程、网格云服务等多个功能模块的信息化治理体系,江宁街道在此基础上构建形成了以网格中心为实战枢纽,信息收集、处理、发布统一平台,水陆统一指挥,治理统一行动的工作格局,确保以警网融合为核心的多网融合实战实用,将江宁区19.08公里的沿江岸线划分为16个陆地网格、16个水域网格和3个洲岛网格,目前在重要江面河口和陆地要道布控122个沿江岸线公安监控,共126个画面,现在119个探头在线,基本实现80%以上视频监控,后续计划继续跟进布置50个公安探头。
  
  日常查看监控
  
  依托视频监控手段,以“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为平台,江宁街道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联系并明确17个沿江治理相关单位值班时间和人员联系方式,建立工作联系群,以三山派出所和街道网格服务管理中心成员为主体,设置“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检视小组,建立24小时,365天全贯穿覆盖的工作制度。同时,制定了多部门工作值班表,将责任落实到每一天和每一个人,通过“蓝精灵”网格中心的指挥调度功能,让沿江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每一起事件都可以被准派发到相关责任单位,都可以得到全面完善的处理,实现了沿江治理工作“单打独斗”无法有效沟通和“有炊无米”缺乏共治平台的两个转变。
  据了解,“蓝精灵”网格中心成立以来不仅大大降低了沿江治理工作的人力资源重复率,更有效提升了联动工作处置效率,群治共策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6月12日下午,新济洲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一航标翻沉在岸边,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及时向南京航道局反馈,航道局立即派船到现场处置,及时消除了船舶航行安全隐患。2019年7月2日,三山所与江宁海事联合查出海宏码头豫信货15669非法排放污染物事件;
  
  发现倾倒垃圾人员,联合城管和三山派出所及时制止
  
  2019年7月5日,海事、江宁水政、三山所联合处置走锚漂流达3公里的非法采砂船,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去年9月11日,新洲村网格员张祥胜在巡查中发现一名形迹可疑女子,后经警格员最终查出该女子系“三逃”人员并对其实施逮捕。
  
  推动共治共享,提升参与意识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构建多元主体结构,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水平。更需要引导社会组织、群团组织、人民群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会治理,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2019年,江宁又发起了“长江守望者联盟”志愿服务项目,聚合党员干部、沿江村民、高校学生、社会团体等多方群体力量。联盟下还设有巡江、清江、护江、保江、述江、绘江共6个支队。目前,联盟已吸纳河海大学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等多个组织,已招募了600多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只有把母亲河保护好了,我们的生活才会美好,也给子孙后代留下清洁美丽的长江。”在“感动南京”2020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袁珠这样说。袁珠的父辈们曾靠打渔为生,如今已搬迁上岸,从原先江面“漂泊”的生活过上了如今小区“安稳”的日子,在长江守望者联盟的宣传引导下,长江大保护的理念已深入他们的心里。
  甚至,更有一部分渔民加入“长江守望者联盟”成为一名志愿者,换一种身份守望长江。年近古稀的余金发退捕上岸后主动加入了长江守望者联盟,他常常一手拎个垃圾袋,右手拿着长夹子,从长江岸线江宁段的铜井河口一直走到上游与马鞍山交界的慈湖河口。据了解,余金发所在的巡江支队,平均每天巡江20公里,一年多已累计行走7200多公里。
  “我原先是渔民,退渔上岸后,政府给我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生活比原来更安稳,也更好了!”曾经也是渔民老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2019年10月以后,江宁区全面完成长江江宁段水生生物保护区渔民退捕补偿工作,区政府为退捕渔民提供了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岗位,进行了妥善安置,共涉及1家渔业捕捞单位、51户个体捕捞户,涉及退捕人员133人。回收渔船及生产辅助船262艘。
   为做好禁捕禁钓工作,江宁街道在成立“蓝精灵沿江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的基础上,强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公共领域关系建构,积极探索“网格+警格”、“网格+司法”、“网格+志愿者”等模式,汇聚网格员、民警、志愿者、普法人员、退捕渔民等力量,对辖区沿江禁渔区域进行联合巡查和劝离工作,守护长江流域禁渔防线,构建起覆盖面广、宣传力强的长江十年禁捕禁钓群防群治格局,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协同共进的新型社会治理机制。2020年,江宁区共出动执法人数503人,车辆165次,船艇28次,劝阻垂钓人员189名,发现长江沿岸非法捕鱼事件8起,缴获地笼33条、抄网1条、三层刺网3条、单层丝网1条、电鱼工具1套。
  
  巡查发现垂钓人员,立即劝导
  
  “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力量,持之以恒抓好长江大保护,全力以赴推动高质量发展,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群众日常生活,切实站好保护中华民族母亲河江宁岗哨,是我们江宁街道全体网格工作者和各级沿江治理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江宁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