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8月,相信每个扬州人都会铭心难忘。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绝大多数行业按下“暂停键”,主城区与外界的交通关闭,城市进入全民抗疫状态。
回望两地路,抗疫责在肩。在扬州检察机关,有这样一些干警,他们把对家人的思念埋藏在心里,而在另一片土地上忘我地投入抗疫战场。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抗疫“双城记”。
“不同寻常”的出差
顾霞 宝应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
7月20日晚,正常出差来到扬州市检察院参加未检业务竞赛集训的我,突然收到朋友发来微信,说南京禄口机场发现9例确诊新冠肺炎阳性病例。
我的小家庭安在南京,11个月的宝宝由婆母代为照顾。要不,先把孩子送回先生老家,可能更为安全?但了解后得知,离开南京必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而由于出城人员太多,报告大概率拿不到。就这样,宝宝滞留在了南京。
从此,我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南京前一天新增确诊人数和行程轨迹,并将一些疫情防护小知识分享到家庭群里,提醒家人注意防护。
然而,一直担心南京疫情的我,怎么也没想到,7月28日,扬州也爆出了第一例确诊病例,并快速蔓延。我们的集训被通知暂停,我第一时间去做了核酸检测,准备拿着报告返回工作地点宝应。但等到31日上午报告出来时,我被告知,公路、铁路全部封闭,我又滞留在了扬州。
一边是担心家人在南京的安全,一边又为自己被困扬州而焦虑。我简直有些手足无措。但当我看到各方驰援的医务工作者,看到超负荷运转的社区人员,看到一批又一批奔赴一线的志愿者时,我突然想到,既然暂时走不了,为何不留下来做点什么呢?而且作为一名党员,我更没有理由退缩。于是我果断向扬州市检察院申请,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
每天,我根据排班表,按时去卡口、封控小区执勤,劝返出门居民,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协助社区进行防疫宣传,总之哪里需要我就去哪里。
市院的志愿服务群体,团结而充满力量。在这里,我见证了同事们视群众为亲人的大爱情怀、“人在卡口就在”的责任意识、连续二十天无休的奉献精神,我感动着,学习着。
忙碌的志愿服务,让我暂时忘记了远在另一座城市的家人。但到了晚上,我就会想起他们。我期盼疫情尽快过去,我回家抱起宝宝,和家人好好吃上一顿饭。
幸福与泪水
李星 仪征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
“请出示你的健康码和行程码,到这边测量体温。”20天了,在距扬州30公里的仪征,这句话,每天我都会重复上百遍。
以前,我每天都会迎着晨光从扬州出发,披着晚霞与仪征告别。但扬州主城疫情发生后,我回家的路被阻断了。我将10岁的孩子托付给父母,自己则投入到社区志愿服务之中。
8月3日,仪征启动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我和同事被分配到不同的小区,任务是将小区居民妥善、安全地引领至检测现场进行采样。作为小组长,我早早来到现场,可没多久,一场大雨就落了下来,我和同事迅速指引居民到遮挡处躲雨,而我们都被从头到脚淋了个透。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们顾不得被淋透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将刚才慌乱跑散的队伍重新组织起来,使检测得以顺利进行。那天,我们一直忙活到半夜,硬是把衣服捂干了。
此后的日子里,疫情形势依然严竣,我们24小时待命,不敢有丝毫懈怠。除了召集居民做检测、维持检测现场秩序,我们还要上门摸排、值岗测体温、查“两码”。
在值岗过程中,我们遇到最多的就是老人们的求助:“我不太会用手机,苏康码也不知怎么搞。”“我的手机是老人机。”……我和同事耐心帮他们注册信息、申请苏康码。对于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则告知他们出入带好身份证。在老人们的“谢谢”声里,我和同事体会到,小事给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
有时候,孩子也会打电话“骚扰”我:“妈妈,过几天就是我的生日,你会回家陪我吗?”“妈妈,我想你了。”我总是说上几句就匆匆挂断电话,因为我担心,自己的泪会掉下来。
父女“隔城”同抗疫
丁希文 高邮市检察院政治部办事员
我的家在扬州城区,2021年8月,我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高邮市检察院,从事检察宣传工作。
疫情发生后,我的父亲在一个有确诊病例的小区开展防疫工作,这让我十分担心。每天早上关注新增病例,晚上查看流调详情,已然成了我的生活日常。我也常常抽空和家人通电话,询问他们的情况。
但我懂得,不能将这种牵挂带到工作中去。我紧跟当前抗疫重点,采访了放弃探亲假、从外地赶回来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党员,为了凌晨集合下乡而留宿单位的年轻检察官……我被深深触动着,我也想站出来为抗疫做点事。
于是,我主动请缨加入院志愿服务队,下沉到某社区入户开展人口排查工作。我负责的网格是一处平房区,地域广、住户多,且大多是高龄老人,摸排起来难度不小。我每天穿梭于弯弯绕绕的小巷中,挨家挨户向居民解释政策、询问信息并做好登记。若遇到白天不在家的住户,就利用中午或者晚上的休息时间,再次登门排查。最终,我所在的小组共走访了223户,对559人的信息进行登记汇总,顺利完成了排查任务。
得知我也成为抗疫队伍中的一员,在另一座城市里的父亲,欣慰地说:“好样的!”
想你的时候
陈予瑄 江都区检察院司法警察
我的职业,是江都区检察院的一名司法警察、会计。而我的家,在扬州城区。我每天往返于扬州与江都之间。
身在江都时,我常常会想起扬州,想起那人潮涌动的文昌阁、樱花漫天的鉴真路,和那宁愿排队也要等位的趣园。
然而,突袭而至的疫情粉碎了我的闲情逸致。7月31日早晨,我刷开手机,看见一条信息:扬州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8人。我立刻预感到,主城区和江都之间的交通随时会被切断。而作为单位的会计,我不能因此而让岗位“停摆”。于是,我带着大包小包的衣服,早早踏上了去上班的路。
果然,不出我所料,上午8点多,扬州宣布“封城”,不少家住市区的同事无法到岗上班,我一下子成了单位的“大忙人”,除了做会计,还要值班、给院里的公众号写稿。
在为第一篇关于“八一”建军节的稿子收集资料时,老兵的抗疫请战书、“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铿锵话语,让我突生感动:原来,看似平凡的他们,也有如此炽热的内心。
此后,每天写稿都能发现不同的感人故事。《昨夜,千帐明灯耀龙川》里,小伙伴被防护服闷得如同雨人;《握紧你的手》里,一对对伉俪在抗疫一线并肩战斗、比翼双飞;《萌娃来抗疫》里,小可爱也来为“疫线”加油助威……
忙碌中的我,依然会想起扬州,想那跳荡的病例个位数,想“清零”后再次飞向她的怀抱,细嗅她的芬芳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