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扬州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
新增确诊病例的“零增长”
给扬州人民注下一剂强心剂
“稳住,我们能赢”
从7月29日
组建党员先锋队奔赴抗疫一线
至今日
扬州法院出动志愿干警
1.2万人次
累计在岗
25天
这25天
他们在卡口、在小区、在隔离点
守安全、送物资、保运转
在市场、在超市、
分拣蔬菜、代买物资
正是所有人的坚守
我们才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满满心意的菜篮子
“我们不累,只是手有点抖。”21号下午,在将最后一包蔬菜送上前往扬州的卡车上后,高邮法院志愿者们这样感慨道。
9000斤新鲜蔬菜分装为500份蔬菜包,这是高邮法院干警连续工作7小时,第一次蔬菜分装志愿服务的成果。他们说大家是一起过秤的兄弟,也是“敢于直面堆成山的蔬菜和东方的鱼肚白的勇士”。
8月19日至21日,高邮法院60余名干警,转战高邮苏中农贸城,为支援扬州城区蔬菜做好分拣装运。他们以早七点为集结号,投入到打包爱心蔬菜的志愿洪流中,与时间赛跑,与天气赛跑,力争在大雨来临前将蔬菜足额包装装运。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三次蔬菜分装志愿服务。
8月21日早上7点45分,按照区统一部署,广陵法院22名干警抵达亚联批发市场,参与蔬菜分拣打包工作。干警们化身蔬菜分拣小能手,从蔬菜调配、卸货、分装到打包、转运,都可以娴熟驾御。大白菜、土豆、洋葱、西红柿、黄瓜等新鲜蔬菜被有序分拣,然后打包成一个个种类丰富的蔬菜包。截至下午4时,广陵法院干警志愿者参与完成了25吨蔬菜的分拣打包任务。
七根胡萝卜是两斤、两个西葫芦是两斤、五个洋葱是两斤,四根黄瓜是两斤,八根茄子是两斤……蔬菜分装流水线上的干警们,已然将蔬菜的斤称熟记于心。
从搬到运,从装到包,大家井然有序;从分袋子的小技巧(沾点水好分包)到内袋扎活结、外袋扎紧结(便于运输),也都稔熟于心。
这些法院干警参与分拣打包的蔬菜,已经被送到了各小区、各住户,让“足不出户”的居民能够吃到新鲜蔬菜。
最后一公里的使命
一筐筐打包好的物资被运到社区服务中心门口,与往常一样,开发区法院的志愿者们正在熟练地进行分拣、消毒、打包。
上午8时起,志愿者分组开始了跑腿送货的工作,他们提着新鲜蔬菜、水果、肉蛋奶等,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将居民购买的生活物资送至每户。这是开发区法院部分志愿者每天的工作日常,他们在小区封闭居家隔离的情况下,就地转化为志愿者,为小区居民们“送货”上门,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
这样的社区志愿者在扬州法院有很多,因小区封闭管理,他们无法参加集中志愿服务,便响应号召,就地转为自己所在小区的志愿者。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安排,开展物资转运、送货上门等志愿工作。
此外,在驻点志愿服务点,干警志愿者化身“跑腿”,将社区集中采买、居民自行购买的各类物资一趟接着一趟送到楼栋下或者居民手中,重复着“最后一公里”的奔波,只为了让大家尽早拿到所需要的物资。
随时待命的采购员
“孩子奶粉没了,能帮忙买点送来吗?”接到一位封控小区居民打来的电话,刚从检测点回到家里的仪征法院干警朱建,来不及喝口水,马上赶往超市,帮助该居民购买奶粉。
“相比医护工作者,我们其实不算什么。但是对封控户和有需要的居民而言,我们就是他们的依靠。”朱建说道。
疫情期间,居民们响应号召“足不出户”,在满足大众需求的蔬菜之外,也会有个性化需求。这时候,就需要志愿们帮助代购。
邗江法院调配32名居家隔离干警成立线上工作组,开发小程序,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居民物品购买配送服务,每日为1102户居民完成订餐及粮、油、药品采购,全力保障居民生活物资供应。建立特殊情况工作台账,及时帮助“老小弱”人群解决实际困难。
法院干警化身“代购员”,为社区居民代买各类生活物资,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满足生活需要。
温暖服务的有心人
21号下午,扬州中院志愿者们在某小区开展志愿服务时,一位居民前来求助,“家里没有大米了,而且也没有老干妈(辣酱)了,老干妈缺不得,没了辣酱吃不了饭。”
原来,这个居民是贵州人,喜欢吃辣,因为来扬州时间不长,又赶上疫情,家里也没有什么储备。实在没办法,便想到求助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
中院志愿者高广春得知此情况,主动提出:“大米、老干妈我家里正好有,明天带过来给你们。”当晚得知第二天的值班表中没有自己,他又申请调班,为了尽早将老干妈和大米带给这户居民。
志愿服务中,会遇到有困难的居民,也会有独居老人,我们志愿者都积极伸出援助之手。
在某封闭小区,志愿者们通过电话访问和上门走访的方式,摸排出小区所有的独居、身体不便的老人,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安排专门的志愿者对老人进行看望,询问他们的需求。
22日下午,志愿者自发带了面包、八宝粥等前去看望小区内2位80多岁的独居老人,其中一位身患残疾在家卧床。此外,该小区驻点志愿者还多次给社区老人免费买药送药,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
曙光在前
仍需坚持
慎终如始
加油
我们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