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我市3万多名网格员第一时间投入到一线防疫工作,无论是网格内自己的活,还是网格外社区的活,只有一个字:“干!”他们排查重点人群,逐户上门,测体温、问情况、打电话、加微信,完成人员核查……连续无休,奋战了近20天。
青春正热血,网格防疫忙。
这其中,年轻网格员们用自己的责任担当、年轻干劲、创新思维,谱写出了新的青春华章。连日来,记者采访了他们中的一些网格员,听他们分享战“疫”故事。
- 李鹏程 -
利用智慧小程序,发挥网格大作用
雨花台区孙家社区网格员李鹏程,31岁。他组织社区上线与推广“智慧网格”小程序,利用智能手机载体,只要微信扫一下二维码,添加微信小程序,按提示填写个人信息。社区网格中心可通过“智慧网格”小程序群发短信,告知居民核酸时间、地点,提高居民对核酸检测信息的知晓率,同时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前不久,李鹏程又上线了“疫情防控”模块,在核酸现场录入辖区居民个人信息。社区网格中心可通过小程序查看居民是否有过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居民也可通过小程序反馈生活需求,让社区提供食品采购,核酸检测等上门服务帮助。
疫情期间,孙家社区在设置了11个点的小喇叭流动宣传点、悬挂宣传横幅、海报、发放粘贴一封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智慧网格+民生服务”能效,实现疫情防控期间,高效排查群租房17家,登记外来租住人员397人,检查企业86家,检查废旧回收站6家,物流快递4家。
- 王万乐 -
与疫情比速度,“铁脚板”上有“飞毛腿”
栖霞区芝嘉花园社区网格员王万乐,32岁。一直以来,王万乐的人设就是干活“唰呱”。此前,他在市域社会治理专班借调帮助工作。
疫情发生后,王万乐心里牵挂社区自己的社区,立刻跟专班汇报情况,回了社区。一进社区,就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拉隔离线,做预案,准备核酸检测。
“那天都要急死了,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干的时候,还要不停地脑补,预演老百姓到了这里会怎么样。” 王万乐说,第一次核酸检测,忙到了夜里四点,坐在椅子上迷迷糊糊睡着,6点多睁开眼睛,老百姓又来排队了。南京这段时间不是烈日高温,就是狂风大雨,对队伍中的特殊人群、百岁老人,社区尤其要安排好。
疫情期间,王万乐逐家逐户上门告知,给居家隔离人员送隔离书。穿着防护服,他蹬蹬蹬地爬上老小区顶楼,没多久汗水就像自来水一样哗哗往外淌,接着是头皮发麻、眼睛发胀,走下楼的时候,只觉得自己进气多呼气少,走到草坪上一个站不住就跪下了,哇地一口吐了出来,然后人就不能动了,直到救护车来把他拉走。
不过,王万乐恢复的也快,几个小时后出了医院,拔腿就回社区继续参加防控了。
- 胡云辉 -
高强度“连轴转”,依然坚守在岗位
溧水区曹家村网格员胡云辉,33岁。从核酸检测任务开始,他严谨地安排村里每一位网格员和志愿者的站岗点位、工作时间、服务任务,确保此次核酸检测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地进行。
在全员核酸检测中,胡云辉从21日下午开始,通知居民检测、参与协助核酸检测筛查工作,陪同医护人员入户为辖区高龄老人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上门采样,为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测试体温、消毒作业……连日来,连轴转的工作强度使他忘记了时间,在高强度的工作间隙,合上熬得通红的双眼,稍作休息。有时候实在太累了,就躺在地上会舒服些。
战“疫”中,胡云辉一周没回家,已顾不得身上散发“异味”的衣服,一次次的来回,一遍遍的高喊,尽管嗓子已经说不出话,依旧坚守岗位。
“作为党员,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给志愿者队伍做出榜样,让他们更有干劲,我们一定要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胡云辉表示。
- 李敏 -
网格女战士,舍小家为大家
浦口区侯冲社区网格员李敏,33岁。李敏个头不高,小巧玲珑,网格居民都喊她“小敏”。但是“小敏”干起活来,不含糊,遇到疫情,更是成了“女战士”,坚守阵地,不退一步。
李敏平时网格工作扎实,她很快就把自己网格内的人员信息摸排登记完毕,24小时全力配合社区核酸采样工作。同时,还为网格内的居民买菜送药,与封闭在家的居民隔窗谈心,空荡的街道上,形单影只的她却有着用不完的干劲。可是回到社区,疲倦的她有时候就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7月23日至今,李敏放弃了陪伴家人和孩子,没有回过一天家。7月31日晚,她在视频电话里为5岁的儿子庆生。
“妈妈,你今晚能回来陪我吗?”“不行啊,妈妈还在上班。”生日不能陪伴儿子,作为母亲既心疼又愧疚。但她的母亲却反过来安慰:“没事,别担心!你安心工作,宝宝跟着我呢,早点结束疫情大家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