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境外输入性风险成为当前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为严密做好省外主要口岸入境转江苏人员转运服务工作,坚决阻断境外疫情输入,在江苏省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省涉外防控协调组组建驻京、驻沪工作组,根据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刘旸指示,全省公安机关迅速抽调180余名民警,协同有关部门派驻人员共同做好转运服务工作,目前已转运入境赴苏人员5400多人,构筑起了密不可破的防境外输入第一道防线。近日,江苏省公安厅连线驻京、驻沪工作组,详细了解公安民警在一线的工作开展情况。
高效 有序 展现“江苏速度”
3月7日,由省公安厅牵头的驻沪工作组正式启动。该组由省外办、卫健、边检、公安抽调人员进驻,迅速建立了联合指挥部和协调调度、交通保障、综合保障等六个小组组成的组织体系,第一时间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落实人员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明确战时组织、战时纪律、战时标准,把来自多个部门的人员,整合打造成一支纪律严明的战时队伍,经过防护培训后,当晚即投入实体化运转。
工作组关口前移,在虹桥和浦东机场航站楼均设有工作小组,对进入上海之前14天内,有疫情严重国家旅居史,从上海机场入境赴苏和国内其他城市转飞上海赴苏,体温筛查未发现异常,需要采取隔离观察措施的人员,实行统一接返,逐人登记信息,集中陪护转运至昆山中转站,再由所属市工作组送至目的地,移交当地防疫部门。
无锡边检站民警生亚运与苏州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谭亚运,两位年轻党员自3月7日起就坚守在浦东机场抗疫一线,积极为老幼旅客搬运行李,提供热情周到服务。11日下午,这对“亚运组合”第一次搭档配合,就接待转送旅客57人,创下了班组接待数量新高。
细致 极致 凸显“江苏精度”
驻京、驻沪工作组坚持底线思维,按照“细致、精致、极致”的工作要求和“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标准,确保各项防控工作严之又严、细之又细,切实筑牢“防输入”坚实屏障。
驻沪工作组针对人员接返转运工作,制定了严密的工作流程。机场工作小组每日在机场指定工作点,接收入境赴苏人员,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后,将人员、行李安排送上指定车辆,并做好相应《温馨提示》发放、解释安抚等工作。每辆接驳车安排外办、卫健、公安各1人随车陪护,在车上再次核对人员登记信息,然后发往昆山中转站,沿途不停留、不进入服务区、不上下人。整个接转工作严格实行无缝对接、闭环式管理。所有执勤人员都接受了防护防疫知识专项培训,严格按规定配备穿戴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防护用品。所有接驳车辆严格落实消毒措施,明确专人负责,实行一趟一清扫、一趟一消毒。为帮助前方工作组实时精准掌握入境赴苏人员动态,做到精准防控,江苏公安机关及时汇总相关部门提供的入境航班和人员数据,与卫健等部门共享,并及时推送给前方工作组,为做好接转工作提供支撑。同时严格依法确保信息安全,保护个人隐私。一线的精准防控,避免了大量潜在输入性风险。3月8日晚,泰州一女乘客搭乘从某疫情重点国家到浦东机场的航班,到达接转点后,这名女乘客以上厕所为由擅自离开现场。驻沪工作组机场一线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迅速通报协调当地警方展开追查,同时协调浦东机场有关方面帮助查找。很快,这名女乘客在机场被工作人员发现,送往集中隔离点隔离观察。
柔性 暖心 感受“江苏温度”
驻沪工作组在机场接收站点放置了“江苏接您回家”的标牌,准备了休息座椅、矿泉水等,接驳车上也统一张贴了“欢迎回到江苏”的标语,并为旅客准备了矿泉水和小食品。这些暖心的小举措,受到旅客的一致称赞。驻京、驻沪工作组一线人员秉持“不分国籍、一视同仁”的原则,坚持依法、理性、文明、规范做好旅客信息登记、体温测量等工作,发放多种语言提示单,宣传疫情防控政策,努力为旅客们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争取他们对防疫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月17日,一名从埃及返回南通的交换留学生,在回家的高铁上写下一封感谢信,深情地感谢江苏驻京工作组的周警官和吴护士长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原来,3月16日落地北京后,因为与一名有咳嗽症状的人接触过,他们一些人按规定被送往医院检查。他说,这期间,工作组人员不但为他们解决了许多困难,还不断打电话安抚他们的情绪。第二天一早,工作组就安排人接他们去北京南站,悉心指导他们购票。在护送他们到火车站的一路上,工作组人员用家乡话和他们聊着家常,安抚他们的情绪,有条不紊地安排他们填写必要的表格,亲切的仿佛家人。这名留学生在感谢信中说,“正是在省驻京工作组的帮助下,让我迅速走出阴霾,如果说昨天在医院检查是煎熬,那今天的回家路充满了感动,即便无法辨认防护服、护目镜和口罩下的面孔,可我知道这就是家人,我会永远记得你们的声音和你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