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武:领悟“十一个坚持”建设扬州“好地方”
2021-10-20 09:26:00

领悟“十一个坚持”建设扬州“好地方”

扬州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张耀武

 “扬州是个好地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对扬州的肯定赞许,更饱含着对扬州发展的殷切期望。良法善治是“好地方”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扬州市政法机关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系统把握“十一个坚持”的核心要义、内在逻辑和精神实质,在全省率先下发《关于在全市政法机关组织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全市政法机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为“好地方”建设发展提供政法保障,努力把扬州“好地方”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聚焦政治引领

把学贯成果体现在坚定干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上

深刻领悟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唯一正确道路。政法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一是不忘“来时路”。高标准、严要求、系统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学党史、话廉政、树家风”系列活动,引导干警赓续精神谱系、厚植家国情怀、传承良好家风、恪守廉洁底线。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文件22份,推出惠民惠企举措374项。二是走好“脚下路”。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常态化组织政治督察、政治轮训、纪律作风督查巡查工作,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列席民主生活会等制度,积极探索政法干部队伍“协查”“协管”新举措。三是坚定“未来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引导全市政法干警和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坚决抵制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想,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自信。

创新社会治理

把学贯成果体现在维护好一方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上

深刻领悟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必然选择。政法工作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内做好社会治理大文章,切实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对外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一是打造社会治理“扬州样本”。积极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面建成“市级统筹、县级统抓、乡级统办”的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体系。全市划分综合网格5280个,专属网格840个,配备5351名专职网格员。二是构建积案攻坚“扬州模式”。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和刑事和解工作,发挥市、县两级非诉中心实体平台作用,动员社会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实行“Top5”矛盾积案攻坚挂包模式,全市挂包案件化解率上升至80%。三是推动涉外法治“扬州实践”。年均审理涉外商事纠纷案件30余起,在对等原则的基础上,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依法保障扬州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筑牢法治高地

把学贯成果体现在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法律保障上

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人民是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必须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必须一体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政法机关的根本立场,必须以人民满意为根本标准,在“三个共同推进”“三位一体建设”中找准政法机关定位,整体谋划布局政法工作。一是“大力度”推进扫黑除恶。坚持“线索排摸、案件侦办、打伞破网、打财断血”一体推进,全市共打掉涉黑性质组织13个,恶势力犯罪集团40个,破获九类涉恶案件1766起,依法对104人判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共查获涉案财产18.7亿元,重大涉黑案件“615”案一审顺利宣判。二是“大手笔”优化政务服务。公安“1号窗口”在全市遍地开花,“七位一体”诉讼服务中心、涉外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政法一站式服务平台高效运行,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好地方、事好办”的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擦亮。三是“大格局”谋划法治建设。出台并实施20212025《法治扬州建设规划》《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筹划出台20212025《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推进,人民心目中的法治扬州正在从规划一步步变为可感可触的现实。

攻坚司法改革

把学贯成果体现在不断提升政法机关宪法和法律贯彻实施水平上

深刻领悟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石。政法部门必须紧扣重要环节,锚定重要基石,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进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争当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排头兵。一是突出“保”字,健全发展保障机制。市委政法委聚焦优化法治营商环境连续多年出台政法机关服务保障经济发展措施。建立健全政法机关领导和干警挂钩联系企业机制,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定期组织企业“法律体检”。精准把握法律界限,审慎办理各类涉企案件,制定轻微违法不予处罚清单,助力企业守法经营、安心创业。二是围绕“优”字,构建权力运行机制。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顺应繁简分流和专业化分工要求,灵活组建以法官、检察官为主导的多种类型的办案团队,提升办案专业化能力。市公安局对警力进行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做到一部多职、一岗多责、一警多能,将有限的警力资源投放到基层一线。三是强化“责”字,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市中级法院制定《关于院、庭长履行审判管理监督职责的实施意见》、《法官定岗定责实施细则》等文件,细化院庭长、法官权责清单。市检察院开展“面对面”案件评析活动,连续三年五次评查792起案件。市公安局积极推行“两统一两分离”改革,同步推进法制员派驻制改革。两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打造一流队伍

把学贯成果体现在建设一支让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上

深刻领悟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领导干部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目标任务的“关键少数”。政法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必须紧密结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扬州政法好队伍。一是狠抓“关键少数”当好“领班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以政法机关“一把手”和领导班子为重点,切实加强对政法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严格落实中央防止干预司法、过问案件和规范接触交往行为“三个规定”,从源头上杜绝执法司法不公不廉情况的发生。组织“四长”走进市、县两级常委扩大会开展“三个规定”大宣讲,全市累计开展大宣讲40余场次,发放监督卡2100余份。二是选树“政法英模”带好“跟班人”。深入开展“跟班先进找差距”“下沉一线,当好八大员”等活动。依托全市政法系统两学一做实践基地,发挥扬州政法英模数量多、质量高的优势,统筹组织政法单位党员干警入驻实践基地、下沉一线,跟班学习戴华、陈士坡等一批政法系统英雄模范,推动党员干警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中不断改进作风,在保障发展、服务大局中再立新功。三是开展“全警练兵”育好“接班人”。坚持整体练兵、实战练兵、科技练兵、文化练兵相结合,实行全警定期轮训、坚持实兵实战演练、强化智能科技运用、弘扬扬州政法文化,全面提升政法干警尤其是青年干警接续新时代政法工作职责使命的能力。

江苏长安网 © 2012 版权所有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主办 苏ICP备13051230号

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