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文明城市创建责任,南京江北新区充分发挥网格基础信息准、发现问题早、响应机制快的优势,推行“网格+文明创建”模式,紧盯核心商圈、农贸市场、老旧小区等重点难点区域,不断擦亮新区形象、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以群众满意度答好文明测评卷,助力江北“新主城”创新发展。
点滴渗透 全面开花 创文工作精细化推进
泰山街道新桥家园小区是拆迁安置房小区,部分居民房屋居住面积小,没有储藏室,一些暂时不用的旧家具旧家电就堆积在楼道里,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
针对居民反映的公共区域乱堆杂物问题,网格员立即联合物业对小区内的居民楼开展逐楼层清理。“堆积杂物对出行、消防等都造成隐患,这次清理彻底了,大家住的也安心。”清理工作过程中,不少居民纷纷表示感谢。
征集居民需求、发布项目清单、提供点单式服务,顶山街道还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居民群心愿征集,梳理出60余项公共休闲设施增设、困难居民帮扶、配置便民服务点、拓宽道路等工作清单,真正将“文明牌”打造成“民心牌”。
今年以来,江北新区以987个综合网格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网格员的“探头”作用,全面推行“一日双巡”,将文明城市创建纳入重点巡查内容,加大对小区周边、公园广场、主次干道、农贸市场等区域的巡查力度,针对其中存在的车辆乱停乱放、楼道乱涂乱贴、小区违章搭建等问题,开展网格化集中整改。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平台载体,广泛宣传创文内容,发动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上门入户“点对点”宣传,提高居民群众对文明城市创建的知晓率。
科技支撑 数字赋能 社会治理智慧化发展
小区道路坏了,或者想新建一些健身设施,都商议两年了,也没任何人来修,这时候该怎么办?物业公司也想为业主解决小区问题,无奈凑不够人数投票,无法有效动用公共资金怎么办?
为有效解决居民诉求,江北新区抓住区块链技术发展契机,在五个试点小区建立“链通万家”小区自治应用平台,围绕小区公共事务决策、公共资金透明化监管等领域,实现“区块链+社会治理”应用场景落地。
5月15日下午,旭日爱上城六区发起了关于“楼顶平台安装监控”和“小区内增设文体设施”两项提案,在“链上”由业主投票表决。短短半小时内,平台就收到了近百位业主的投票信息。
这种通过“链上”投票决定“民生微实事”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居民参与小区建设的积极性。平台上线以来,共投票通过了公共区域维修、增设小区文体设施、楼顶监控安装及整体楼面维修等10余项公共事务,为居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提供了内生动力。
不仅如此,新区还依托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云平台,将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隐患定位上传,分流交办。通过综合执法、公安、消防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联动,协调工单处置。今年以来,共完结处理消防安全工单706件,环境污染61件,城市管理20件。
群防群治 多元参与 问题疏解全员化出动
“我拿100个积分兑换的这些产品,都是老百姓喜欢且实用的东西,大家都很乐意把自己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搞好。”葛塘街道村民张学信说道。
据悉,自今年2月起,官塘河村以网格化治理为基础,试点推行“社会治理红黑榜”制度,发动村民整理好自己房前屋后的“包干区”,并组织党员、乡贤、退休老干部等组成“评分组”每月挨家挨户评比打分。积分每季度都可兑换生活用品,积分最高的前5名还会在村广场张榜公布。这是江北新区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
为贯彻落实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新区全面推广“组团式”服务模式,构建“1+N+X”工作体系,发挥好社区民警、物业公司以及辖区单位、社会组织、楼栋长、志愿者等网格力量的作用。
此外,新区还积极发挥平安志愿者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积极作用,聚焦供需对接,促进志愿服务常态化、专业化、大众化。目前新区已经拥有一支约5万人规模的常态化志愿服务力量,深入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小区环境整治、公共设施维护、邻里纠纷调解等事项,逐步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文明创建齐参与”的工作格局。
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绝不是一阵风,它带给新区的变化,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精细化、智慧化、全员化的工作开展推动了常态化、长效化的目标实现,“网格+”的工作模式更是构建了新区文明建设工作新格局,使文明建设真正成为 “新主城”的常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