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邻居在宅基地边线上,栽了两棵桂花树,村里多次做工作,邻居就是不挪树,怎么办?”“父亲遗嘱把老宅房屋给我,弟弟占据不让,如何是好?”……
在瓦窑镇房庄村“法治书记工作站”里,瓦窑派出所副所长、房庄村“法治书记”唐乐正在耐心接待前来反映急难愁事的村民。
“法治书记”制度在新沂市可谓家喻户晓,一名“法治书记”就是一名平安哨兵,像唐乐这样“法治书记”,全市共有461名。
今年以来,新沂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党员政法干警担任社区(村)“法治书记”制度的基础上,又以“平安前哨”工程为抓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法治书记”作用发挥新机制,建立80个“法治书记”工作站,拓展了“平安前哨”内涵外延,增强了服务群众的精准性和实效性。
“工作站就设在家附近,不用跑远就可以反映咱们的问题,对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住在北沟街道神山社区的李大爷高兴地说。
“办事不用跑,工作站里找”。按照“确有需要、便于工作、靠近群众、合理布局”的原则,建立“法治书记”工作站,辐射整个小组、覆盖整个村居。工作站就是百姓的“办事点”,群众的困难能代办的积极帮代,需要协调的及时帮忙沟通。
今年4月,几名群众来到新安街道黄墩社区“法治书记工作站”向北郊派出所副所长、“法治书记”宋书东反映刘某某在微信上销售假减肥药,有人服用后恶心呕吐的情况。宋书东取到药品,通过检测,该胶囊属有毒有害药品,立即带领干警借助“网格+警格”,顺线追踪,一举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某和上线夏某、陈某某。
“原以为工作站只是个摆设,没想到还真能解决咱的急难愁事。”村民黄新标告诉记者。
在选好“法治书记”的基础上,突出作用发挥,通过“法治书记工作站”这个平台,开展法律扶贫、法治扶贫、结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10月19日,草桥镇房场村几名村干部来到“法治书记工作站”,同刑警大队四级警长、“法治书记”王建超一起商讨扶贫领域信访化解问题。
“村里有了法治书记工作站,网格长‘傍上’警长,脱贫问题找得准、百姓矛盾化解快。”房场村党支部书记巩绪同说。
10月21日,窑湾镇派出所副所长、新春社区“法治书记”董绪,一大早就到“法治书记工作站”整理、熟悉讲稿,打印学习资料,为下午的学习会做准备。下午2:30分,乡贤人士、网格员准时参加集中学习,董绪利用展板对“民法典”专题讲解。学习结束后,还有好几位“乡贤”不愿离去,他们聚在一起畅谈这几年依法治理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法治书记工作站”成了群众学习法律知识的“大讲堂”。
“法治书记工作站”在党群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
棋盘镇派出所所长、毛林村“法治书记”邵向源每周五定期到工作站,同村网格员一起,查一查、断一断“剪不断”的村民家务事,排一排、调一调“理还乱”的邻里小纠纷。
“要想做好矛盾调解工作,除了要熟悉掌握法律法规和工作技巧,还要利用好工作站这个平台,把村里工作议出意见建议,把村民急难愁事议出解决办法。”邵向源说。
新沂市通过成立“法治书记工作站”,做实“平安前哨”工程,把政法干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触角延伸到每一户每个人每件事,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宋金赢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