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江苏泰州法院聚焦审判执行中的难点、地方发展中的痛点、基层治理中的堵点,以融网入格的形式,面对面倾听、背靠背感受,摸清摸透群众最急、地方最需、基层最盼的诉求,努力解决困扰群众、企业、基层的难心事、揪心事、烦心事。
截至目前,泰州法院共出台为民举措“微创新”65件;通过破产清算工作,盘活资产97.3亿元,重整引入资金11亿元,激活土地、厂房资源2700万平方米,创造税收1.5亿元,实现9067名职工再就业;在全省率先推出律师线上服务“云平台”,上线仅4个月就实现网上立案7175件,有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将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解决“难点”:司法为民专啃“硬骨头”
曾几何时,社会上出现了老人不敢扶、吵架不敢劝、帮人不敢为、不平不敢管的窘境,在做好事的同时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成为人们抉择时的“难点”。
年仅5岁的学员小季在练习舞蹈过程中,为了帮助同学小丁起身,不慎使对方后背着地,胸腰部脊髓损伤导致截瘫,被起诉至法院。一审法院作出小季及其监护人承担部分责任的判决,后上诉至泰州中院。
泰州中院审理后,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顶住压力,对于一审法院认定小季及其监护人承担部分赔偿责任予以纠正,依法判决舞蹈中心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小季不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等一批引领崇德敬法风尚的典型案例,泰州法院旗帜鲜明地向社会传达正确价值理念,有效破解长期困扰群众“和稀泥”的做法,用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传递法治正能量,引领道德新风尚,让司法有力量、有是非、有温度,传达法治中国鼓励做中国好人的理念。
一起执行案件的接力能延续多久?10年间,泰兴法院先后有6名执行法官为一起执行案件奔波。
2012年2月,泰兴的李某因交通事故造成两死一伤的后果,需赔偿两个家庭共计80余万元。然而执行工作却始终难有进展,泰兴法院执行局在李某服刑期间和刑满释放后,多次传唤李某,皆因李某无可执行财产,执行工作只得进入终本程序。考虑到两被害人家庭困难的实际情况,泰兴法院依法向被害人亲属发放了司法救助款,让两个不幸的家庭感受到司法的温暖。
转机发生在今年,第六任执行法官于海得到一条重要的财产信息,被执行人家里房子即将拆迁补偿。执行法官实地勘查后,依法恢复执行程序,向该地块征迁负责部门送达了冻结拆迁款的相关手续。迫于法律的威严,李某最终与申请人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一次性清偿了所有赔偿款。
为有效保障群众合法权益,泰州法院联合公安机关建立“查人扣车”执行协作机制,开展涉民生、民营企业案件集中执行行动56次并执行到位3300余万元,采取集中执行、跨域执行、协助执行,共执行资金39.18亿元。
消除“痛点”:助力发展甘做“压舱石”
“刚才心一直揪着,收款账户上已被转走1万多元,如果再晚一步,这60多万元可能就很难追回了。”危机解除后,扬子江药业集团的工作人员长舒一口气。
3月31日下午,扬子江药业集团一笔60多万元的转账款出现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始终无法与收款人取得联系,企业随即向挂钩服务的高港法院求助。
高港法院副院长孙乃清得知情况后,告知企业立即申请诉前保全,并与立案庭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现场审核材料,进行诉前保全;同时,联系执行局干警在收款银行待命,立案后第一时间冻结收款账户。整个保全工作仅用时1小时,当执行干警拿到银行回单时,距离银行下班已不足10分钟。
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地方发展,泰州法院紧扣企业发展“痛点”,建立健全协助民营经济发展机制,提供优质司法服务,联合相关部门设立市商会商事调解中心。探索完善破产管理人制度,加快破产案件繁简分流机制改革,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先后出台20条服务意见、50多项保障举措助力泰州“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共同守护碧水蓝天,紧抓生态文明建设,及时处置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沿江高污染、高能耗企业,着力推动长江生态保护和生态环境修复,成为经济社会生态平稳发展的“压舱石”。
今年3月1日上午,随着价值近50万元涵盖鲢、鳙、鳊等鱼种的60万尾鱼苗被放入长江,“贯彻长江保护法、共同守护母亲河”泰州环境司法修复增殖放流活动在靖江市滨江新区罗家桥海事码头正式启动。
一直以来,泰州法院将长江生态保护修复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坚持以恢复性、预防性司法措施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实效,创新裁判执行方式,探索出异地补绿、劳务代偿、增殖放流、环保禁止令、技改抵扣等一系列具有环境资源审判特色的执行方式,有力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打通“堵点”:矛盾调处聚焦“六尺巷”
近日,一桩难调的“竹子案”在兴化法院安丰法庭成功调解。现场围观群众纷纷赞叹法院调解有温度,化解有方法,是新时代的“六尺巷”。
上世纪90年代初,祝老伯在紧挨着的房老伯房屋北侧种下竹子。之后二十多年间,双方因竹林遮阳小摩擦不断。直到一大簇竹子破土而出,顶翻了房老伯家的床板,双方蓄积已久的矛盾终于全面爆发了。
“植物造成房屋损害的极为少见,处理起来往往比较棘手。”据承办法官杨凯介绍。这类房屋损害如要严格区分责任和损失金额,需要垫付几万元的鉴定费用,于本案而言,可能已经超过房屋损害实际的修缮费用,如果处理不当,将引起双方更大的矛盾和冲突。
不出法官所料,期间双方十余场调解均以失败告终。但通过调解,法官也与当事双方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今年清明节前夕,得知祝老伯儿子将于假期返乡祭祖,法官再次与他取得联系。在儿子、女婿的共同劝说和法官的开解下,案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双方约定,由祝老伯一次性赔偿房老伯5000元,并确保在房老伯屋后2米内不再长有竹子,这对不相往来多年的邻居终于握手言和。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在对待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上,泰州法院耐得下性子、静得下心思、沉得下身子,以恒心韧劲将一个又一个矛盾化解在基层,以“党建直通车”、基层调研等形式,收集群众呼声;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制作泰州法院形象宣传片,邀请全国模范法官陈燕萍、王小莉、张鹏作为法院形象代言人,开门纳谏,集思广益,组织法院干警深入街道、社区网格点,调研了解基层需求。今年以来,泰州全市涉诉纠纷同比下降45%,帮助群众化解纠纷1278件,参与调解1630余人次,有效消解困扰基层治理的“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