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正当时 拳拳为民生 。在教育整顿查纠整改阶段,江苏省镇江中院坚持把整治顽瘴痼疾作为提升群众司法审判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既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破除制约公正司法的堵点难点问题,又创新开展“自选动作”,推出一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为民措施。
“安民工程”让群众更有安全感
“要时刻注意对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的高度保密,不要点击未知网址链接,切勿轻信陌生来电……”5月31日下午,镇江中院员额法官张莹走进镇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学生开展防范电信诈骗讲座。
今年以来,就网络犯罪,该院深入推进净网、断卡行动,用足用好定罪量刑规定予以严惩;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反网络诈骗”宣传宣讲,提升群众识别防范能力。
“有些人看中的是别人的高额利息,但犯罪分子看中的是你的诱人的本金,切勿因贪一时的小便宜而悔恨终生。”这是镇江中院刑二庭庭长奚采平进社区网格时对社区群众的法治宣讲。
“便民工程”让群众享受更贴心服务
残疾人遇到法律问题怎么办?上法院打官司?现实生活中,行动不方便、维权难度大、诉讼耗时长……总是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全市法院要大力推进残疾人立案等诉讼服务工作,清除残疾人参与司法活动的障碍,真正实现平等保护残疾人权益的目标。”日前,镇江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猛就做好残疾人诉讼服务工作作出如上要求。
在高效便民的诉讼服务受益群体中,一个也不能少。为了切实做好残疾人诉讼服务工作,打造高效便民的残疾人诉讼服务体系,镇江中院制定了《关于做好残疾人诉讼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就组织领导、实施步骤和具体工作开展进行了详细规定,为该项工作的扎实开展提供了遵循。
“这个绿色的标记是什么意思?”从未打过官司的朱女士有些疑惑,润州法院徐海宁告诉她,这是涉残案件标记,贴上这样的标记,表明这起案件要走“绿色通道”,可以享受立案优先、调解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优先等服务。“法院处处为我们着想,真是太贴心了。”朱女士连连夸道。
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润州法院携手镇江市、润州区残联,邀请5名残疾人志愿者走进诉讼服务中心,亲身感受 “一站式”建设带来的诉讼新体验。
走进一个厅、事务一站清。镇江法院不断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体制机制建设,在立案环节,将诉讼引导、材料收发、立案登记、案件信息查询等辅助性事务性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进行集约化管理,同时,全市法院还通过官方网站公开各部门职责和诉讼流程指南,通过微信公众号向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智能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通畅群众寻求司法救济的渠道。
“惠民工程”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以民生为本,以民愿为先。切实把群众满意作为教育整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最大力度保障民生权益,以最大限度实现司法红利让百姓受益。
“谢谢法官,谢谢党和政府,让我们家孩子有学上,能定定心心,真的很感谢!”5月13日,镇江市东方诚园小区的业主代表一行十几人向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送来感谢锦旗。
据悉,该小区所属片区系该市双学区房,购房时房屋价款较高。2017年因房地产开发商经营不善,该小区的土地使用权被债权人申请查封,导致业主长时间无法办理不动产权证,房屋所有权长期处于不确定的状态。部分业主因无法办理产权证而影响子女就学,群众反响激烈。
京口法院多次协调、积极跟进解除查封事宜。目前,共有117名业主办理了不动产权证。同时,针对尚未具备办理不动产权证条件的业主,法院督促清算组协调市教育局,为适龄儿童出具入学所需的证明,保障业主家每一位适龄儿童的受教育权。
“在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凡是需要进行工程造价鉴定或者进行工程质量鉴定的,审理周期普遍比较长,有的长达1年以上甚至更久,部分实力较差的承包人将被迫拖欠农民工工资。”镇江中院民四庭在查找顽瘴痼疾中发现的问题,整治刻不容缓,推行先行判决制度“自选项目”,对建设工程纠纷案件中的无争议事项,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先行判决,保障建设工程承包人及时拿到被拖欠的工程款,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