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徐州市云龙区政法各单位坚持群众路线,在巩固去年“三官一律”进网格活动成效的基础上,实施“五长同格”,公安局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司法局长同网格长一道,定期走访网格,察民情、访民意、解民忧,助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持续走深走实。
深入群众,“五长同格”夯实教育整顿根基
坚持开门搞教育整顿,“五长同格”推动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
“三官一律”主体的延展
去年试点期间,云龙区以“三官一律”进网格工作为载体,先后有424 名警官、36 名员额法官、30 名检察官、202 名律师进驻网格工作,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五长同格”,扩大了人员力量,示范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同时让社区群众更加坚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决心,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云龙检察院建立“检察长+网格长”协作机制,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进行有益探索,先后组织活动20多次,针对民法典新规、预防电信诈骗、物业维权等法律热点问题,开展“零距离”法律宣讲和“面对面”法律咨询服务。
“三官一律”服务的延伸
“五长同格”,通过网格微信群主动亮身份,落实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执法办案、司法服务保障同步推进,有序加强疫情联防联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引导、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参与“规格”的提高,必将推动服务的快速化、持续化,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官一律”监督的延长
“五长同格”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政法队伍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堵点痛点作为重要任务,深入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诉求,从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起,及时公布教育整顿阶段性成效,真正做到整改落实请群众监督。
依靠群众,“五长同格”畅通教育整顿路径
强化群众观念,深入社区网格一线,多种形式请群众全员参与,求民智、汇民意,转作风求实效。
领导带头“沉下去”
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严格落实“六个带头”制度,政法各单位班子成员率先走出去,深入基层一线,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倾听群众诉求,现场接待群众、解决问题,做到服务前移解民忧。公安机关针对紧急办理证件需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现场制作临时身份证,5日内办结出国证件。
全员发动“下基层”
组织召开政法干警下基层大接访动员部署会,明确“全警发动、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要求,政法各单位创新开展“政法干警包挂社区”“警民共建、爱民实践”等活动,引导动员政法干警增强群众观念,树牢宗旨意识,走好群众路线。云龙法院法官进网格创新诉源治理模式,组织培训6次,开展巡回审判2次,发布法治宣传文章15篇。大龙湖公安分局开展反诈宣传进校园活动,全力压降校园领域通讯网络诈骗案件。
多方代表“请进来”
组织召开座谈会,开通线上平台,定期组织网络互动、有奖答题等活动,征求群众对教育整顿的意见建议,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扩大收集覆盖面;在邀请“两代表一委员”、政风监督员和重点服务对象走进警营、召开座谈会的基础上,特邀干警家属代表参与教育整顿工作,通过重温廉政宣言、签订廉洁承诺书、聘任“家庭纪检书记”等方式,引导警属切实当好“监督员”。
扎根群众,“五长同格”凝聚教育整顿合力
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成为教育整顿“主考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访出为民服务的动力
在政法各单位组织全体干警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进行专题教育、警示教育的同时,组织党员民警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结合自身学习教育体会开展“举办一次政策宣讲、摸排一次社情民意、组织一次志愿服务、办理一件好事实事”的“四个一”活动,目前梳理为民办实事项目37个,正在稳步推进中。云龙公安分局大力推进“平安前哨”工程建设,以“警格+网格”深度融合为抓手,推动警务资源向网格聚焦、工作力量向网格下沉、管理触角向网格延伸。今年以来,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2.76%,刑事案件立案起数下降22.85%,现行刑事案件破案率32.78%,精确管控打击能力、社会面巡逻防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评出教育整顿的压力
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开教育整顿目标、任务、措施等,向群众发放《致全区居民的一封信》《云龙区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线下线上听取群众对政法工作、政法队伍和教育整顿工作的意见建议。在学习教育的同时,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先行对标对表、自我剖析,充分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采取多种形式、利用多种手段,广辟意见听取和问题线索收集渠道,切实倾听民声、掌握民意,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筑牢思想根基。
激发尽责履职的活力
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伊始,就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教育整顿成效的最高标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充分汲取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全面融入教育整顿各环节,建立定期事务公开、工作评估等制度机制,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区司法局统筹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法治宣传引导、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组织开展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等“法律十进”活动,构筑矛盾纠纷的“缓冲带、减压阀”。